《華爾街日報》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IPO暗藏風險
作為中國第五大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在今年四月計劃以780億港元在香港IPO。雖然有擔心如認為郵儲銀行屬于H股,在現行規例上未能采用雙幣雙股模式,IPO需中證監及外匯管理局的特別批淮。
不過,中國銀監會已同意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首次公開發行H股并在香港上市,發行不超過139.23億股H股,所募集資金用于補充資本金。此前市場傳該行集資額達到100億美元至250億美元(折合約780億港元至1950億港元),或成香港今年最大IPO。
《華爾街日報》表示,按資產規模衡量,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是中國第五大銀行,該行計劃本月在香港進行IPO,籌資約75億美元,是過去兩年來全球規模最大的IPO之一。與其他中資銀行不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利潤增長達到兩位數,幾乎沒有任何不良貸款。但這樣的利潤增長來自于貸款的快速增加和風險較高的資產,而且這家銀行非常低效。
同時,大多數中資銀行的資本基礎似乎健康,一級資本充足率平均維持在11%的水平,遠遠高于監管要求。截至今年3月底,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35%,勉強達到最低要求。此次籌資將使該比率提高1.5個百分點。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一直很低,利潤上升的部分原因是該銀行在積極增加風險加權資產:過去一年,這類資產增長了超過42%。資本支出較高的高風險資產,例如對債務證券的投資,去年上升了89%。相比之下,國內大型銀行正在努力放慢風險加權資產的增長速度。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通過下屬4萬個分支機構(大部分位于農村)發放的貸款一年內增長了30%。其龐大的分支機構網絡同時意味著該行需支付大規模的營業費用。用來衡量銀行效率的成本收入比率為61%,相比之下,中國最大型銀行的平均比率不到30%。
當然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存款基礎龐大且堅實——超過90%的資金來自于零售存款這項可靠的基礎。這意味著該行對缺乏穩定性的資本市場的依賴較少。但是,在儲戶越來越多地把資金轉移至高收益賬戶之際,該行這類存款的敞口較高——93%的存款將于下一年到期,而相比之下,其他銀行的這一比例則介于50%-70%之間。
中資銀行只能以賬面價值或高于賬面價值的價格籌集股本。鑒于其他銀行的市凈率介乎0.5-0.7倍之間,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IPO價格將有相當規模的溢價。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股息收益率約為1.3%,假設該行將10%的利潤用于派息(其他大型銀行約為6%),則這宗交易的吸引力看起來并不大。一家大型中資銀行進入市場的新奇感很可能因近期赴港IPO的中資金融公司的遭遇而蒙上陰影——這些公司一直受到投資者的冷遇。更大并非總是意味著更好。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1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