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收儲存量房? 如何操作成難題
不過等等,如果由政府收購存量房,那么如何體現市場化定價,程序又是否公開透明?保障房建設可以靠項目融資,那回購存量房作為保障房的巨量資金從何而來,資金渠道又是否是市場化的?存量房變為保障房后又如何分配,會不會出現權力尋租,是不是有計劃經濟老調重彈的意味?
如此之多的問題,都等待著具體細則的回答。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不好,收儲商品房可能并不能惠及真正需要保障房的人,也不能保證政府的順利“去杠桿化”以及整個收儲過程的經濟有效。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文章,資金來源有棚改的資金也有財政撥款。在一些城市的具體實踐中還出現了發行私募債以及REITs募集等融資模式的探索。在如何確定收購什么樣的商品房,又將怎樣分配等關鍵問題上,細則還沒有出來。由于各地情況不同,具體制定政策可能有些復雜。可見這項政策結果的不確定性仍然很高。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認為,政府統購商品房這一做法不宜作為長期之策,否則又有可能重回福利分房的時代。我國住宅供應體系、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應有獨立的發展邏輯與制度框架。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暫無網友的評論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風口關注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