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風暴中,外國投資者視中國債券為避風港?
投資組合經理們表示,中國政府債券為尋求從貿易戰風暴中避險的外國投資者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機會。
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關稅之爭對中國股市和人民幣匯率造成了直接沖擊,這兩種今年都大幅下跌。
但投資者說,中國正在采取措施,增加外國投資者進入其關稅較低的政府債券的渠道,再加上一些及時的技術因素,正成為一個有吸引力的選擇。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駐香港的投資組合經理Jason Pang說,機會存在于幾個因素。
Pang表示,由于國內投資者在股市動蕩之際尋求避險,中國債券在2018年前6個月的表現優于其他亞洲貨幣主權債券。
盡管外國持有的政府債券總量約為7%,較其他國家而言較低,但外界越來越多地加入進來,因政府債券吸引了外資凈流入,盡管投資者紛紛逃離股市。
Pang表示,對外國人來說,一個關鍵的吸引力在于對沖成本更低,也就是針對外匯風險的保險,例如,美元投資者購買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
Pang和其他投資者表示,中國債券市場也很流行,因為它與其他市場的關聯度較低,這意味著它在市場動蕩時不會自動同步。
Pang周一向CNBC表示:“由于外資在中國的代表性非常低,中國本身實際上不太容易受到外國投資外流的影響,尤其是在債券方面。”
“巨大的努力”
E基金管理公司(E Fund Management)駐香港的董事總經理兼國際投資高級投資組合經理歐文•桑夫特(Erwin Sanft)表示,中國債券市場總體規模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貿易緊張局勢。
“貿易沖突對歐元產生了影響,但對債券市場的直接影響很小,因為債券市場尚未真正涵蓋整個經濟,”他說。他舉例說,迄今為止比沒有垃圾債券等風險更高的債務工具。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一直通過與香港的“聯系”項目,允許更多外部人士參與,該項目允許通過香港進行收購。香港曾是英國的殖民地,現在是一個半自治的中國地區。
中國政府債券明年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Bloomberg-Barclays Global Aggregate Index)的最后一個技術障礙已經消除,預計這也將通過“連接”計劃增加外國投資。
中國上周宣布,批準了一項必要的交易措施,允許投資組合經理同時代表一只以上的基金進行交易,并免除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國內債券投資的利息收入3年的稅收。
匯豐銀行(HSBC)上周五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這些接連發布的政策聲明表明(中國)當局決心加快開放中國債券市場。”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近日的采訪中表示,建設一個更加開放透明、安全高效、具有深度廣度的債券市場,是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的重要內容。
他稱,下一步,人民銀行將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的戰略部署,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規則、基礎設施安排,支持境外評級機構入市開展評級業務,鼓勵境內基礎設施與更多國際主流電子交易平臺及相關基礎設施加強合作,為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資環境。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的Pang和E基金管理公司(E Fund Management)的Sanft均表示,甚至在4月份進入彭博-巴克萊(Bloomberg-Barclays)指數之前,外國投資者對中國債券的購買就已經在增加。
Sanft稱,"現在加入的道路已經掃清,這將繼續下去。"
他表示:“坦率地說,這意味著世界各地尚未對在岸債券市場有過良好了解的投資者,從現在起必須付出巨大努力,因為在岸債券市場再也不能被忽視。”
不過,近日非洲豬瘟在豬群中的迅速蔓延,已成為中國債券投資者面臨的一個風險,他們擔心這種疾病將加速通脹并加劇債券拋售。
“債券投資者對任何通脹擔憂都相當敏感,”華創資本固定收益分析師Wang Wenhuan表示,“豬瘟的突然爆發,加上山東的洪水和不斷上漲的房屋租金,肯定會抑制債券市場的人氣。”
以Xu Hanfei為首的工業經濟研究咨詢公司(Industrial Economics Research & Consulting Co.)分析師在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短期內,通脹預期很可能上升,長期債券收益率有反彈的風險。
并不是所有人都認為通脹風險是個大問題。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 SA)駐北京的中國利率和外匯策略師Tianhe Ji說,“通脹是一次性的影響。”
他說:“由于投資和消費兩方面的需求都在下降,我們認為通脹對債券收益率的威脅并不大。”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