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率先推出的鈉離子電池,何以成為行業“新風口”?
2021年7月29日,寧德時代發布了旗下第一代鈉離子電池,在所有能與其沾邊的行業中都引起了轟動。有人說,用“鞏固霸主地位”、“顛覆電池行業”,等詞語來形容寧德時代此舉都不為過。
而據我們所知,目前新能源汽車用的動力電池并不少,包括鋰離子電池、鎳氫電池、燃料電池和鉛酸電池。其中,鋰離子電池的生產制造達到了空前規模。在競爭“對手”如此多的情況下,鈉離子電池為何還能引起行業轟動?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它的工作原理。鈉離子電池(Sodium-ion battery),是一種二次電池(充電電池),主要依靠鈉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與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相似。鈉離子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Na+在兩個電極之間往返嵌入和脫出:充電時,Na+從正極脫嵌,經過電解質嵌入負極;放電時則相反。
雖然和鋰離子電池相似,但鈉離子電池卻具有兩個天然優勢。
一是鈉元素分布廣泛,具有資源和潛在價格優勢。鋰元素地殼中的含量只有0.0065%,且資源分布不均勻,70%的鋰分布在南美洲地區。如果按照鋰電池現在的發展速度,暫不考慮回收,鋰電池的應用將很快受到鋰資源的嚴重限制。
而鈉資源非常豐富,其在地殼中的豐度位于第6位,且是鈉分布于全球各地,完全不受資源和地域的限制,所以鈉離子電池相比鋰離子電池有非常大的資源優勢。此外,由于鈉易獲取且價格低廉,所以鈉離子電池也具有很大的潛在價格優勢。
二是鈉離子電池具有成本優勢,較鋰電池成本下降30%-40%。從原材料來看,對比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的地殼豐度更高,因此鈉的價格更加低廉,鈉的價格僅為鋰的1.33%。而且,鈉離子電池流體使用的是鋁箔,相較于鋰離子電池的銅箔價格也更低。從電池材料成本來看,鈉離子電池較鋰離子電池在材料成本上可降低30-40%。
此外,鈉離子電池還可以作為鋰離子電池的有效補充。由于與鋰離子電池的生產類似,鈉離子電池可以直接使用現有的鋰離子電池生產線進行生產,也就是說電池廠在更換生產時無需重新設計和制造生產線,只需對產線進行略微改造即可實現快速生產。
工作原理高度相似,還坐擁兩個核心優勢,為何鈉離子電池多年枯坐“冷板凳”?事實上,鈉離子電池和鋰離子電池均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但是正極材料被研發出以后卻遲遲沒有發現合適的負極材料。
20世紀80年代,石墨鑲嵌鋰離子的原理被發現。隨即以石墨作為負極的鋰離子電池原型被開發了出來。雖然常用的石墨便宜好用,但其與鈉離子性相不合,鈉離子嵌入后易失去電化學活性。此外,在進一步規模化方面,鈉電池也對制備工藝和環境友好有著更高要求。
那么寧德時代推出的鈉離子電池,做了哪些突破呢?首先,最突出的是在負極材料方面。他們開發了能夠讓大量的鈉離子存儲和快速通行、具有獨特孔隙結構的硬碳材料(克容量可超350mAh/g),并具備優異的循環性能,整體性能指標與現有的石墨相當。
從正極材料來看,寧德時代構建了高通量材料集成計算平臺,能夠在原子級別上對材料進行了模擬計算和設計仿真,對材料的體相結構進行電荷重排,對材料表面進行重新的設計,解決了材料在循環過程中容量快速衰減的難題,使創新的材料具備產業化的條件。
寧德時代表示,其第一代鈉離子電池的電芯單體能量密度達到160Wh/kg,是目前世界最高水平,下一代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將突破200Wh/kg。該電池已具備快充能力,在常溫下充電15分鐘,電量就可達到80%。就算是零下20°C的低溫環境下,放電保持率在90%以上,同時,系統集成效率達80%以上。
除了寧德時代,山東章鼓、鵬輝能源等企業也正在進行鋰離子電池的開發研究。山東章鼓近期表示,公司投資的新疆喀什安德新材料擁有PPS體系的鋰離子、鈉離子固態功能膜片的材料合成技術,可生產半固態的鋰、鈉電池。鵬輝能源則表示,公司已經做出鈉離子電池樣品(采用磷酸鹽類鈉整機與硬碳體系負極),并“有望批量生產”。
此外,在鈉離子電池技術及產業化賽道上,還有“國家隊”的身影。據中國科學報報道,自2011年以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一直致力于安全環保、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技術開發,已在核心材料方面獲得專利授權30項(多項專利獲得美國、日本和歐盟授權)。
2017年,國內首家專注于鈉離子電池研發與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中科海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依托中科院物理所成立。2021年12月中旬,由中科院物理所和中科海鈉聯合推出的全球首套1MWh鈉離子電池光儲充智能微網系統,在山西太原綜改區正式投入運行,標志著鈉離子電池正式進入商業化運營階段。
誠然,鈉離子電池正在掀起一股熱潮。而這熱潮背后,其實是政策的助力。
2021年8月25日,工信部表示,將組織有關標準研究機構適時開展鈉離子電池標準制定,并在標準立項、標準報批等環節予以支持。
工信部還稱,將在“十四五”相關規劃等政策文件中加強布局,從促進前沿技術攻關、完善配套政策、開拓市場應用等多方面著手,做好頂層設計,健全產業政策,統籌引導鈉離子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
同時,科技部將在“十四五”期間實施“儲能與智能電網技術”重點專項,并將鈉離子電池技術列為子任務,以進一步推動鈉離子電池的規模化、低成本化,提升綜合性能。
對于盡快推動鈉離子電池市場化應用的建議,工信部表示有關部門將支持鈉離子電池加速創新成果轉化,支持先進產品量產能力建設。同時,根據產業發展進程適時完善有關產品目錄,促進性能優異、符合條件的鈉離子電池在新能源電站、交通工具、通信基站等領域加快應用;通過產學研協同創新,推動鈉離子電池全面商業化 。
鈉離子電池應用場景廣泛,市場空間百億級
鈉離子電池全面商業化后,將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光大證券認為,鈉離子電池在儲能、電動兩輪車與A00級別汽車領域均有較好的應用前景,預計2025年這三大領域國內電池需求將達到123GWh。
具體來看,儲能方面,2020年國內儲能裝機需求合計17GWh,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48GWh;兩輪車方面,2020年國內兩輪車電池需求約32GWh,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41GWh;A00級別汽車方面,2020 年國內A00汽車動力電池需求約7GWh,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34GWh。
若這三類場景均使用磷酸鐵鋰電池,預計2021-2025 年對應的市場空間分別為408億/510億/545億/532億/537億元。
光大證券指出,若鈉離子電池行業產業化順利推進,當產能達到GWh級別時,鈉離子電池的設備折舊費用攤薄,材料成本低的優勢將顯現出來,有望在儲能、電動兩輪車、A00級別汽車等領域對磷酸鐵鋰電池實現替代。
本文作者:Serena Xu (前瞻網全球產業觀察員)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