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價格上漲壓力依然存在
今年上半年,國內物價水平不斷探底,持續回落。據前瞻網記者了解,1-6月累計全國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為3.3%,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1個百分點,預計7月份CPI漲幅有可能回落至2%以下。同期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則下降0.6%,其中6月份同比下降2.1%,其“俯沖式”回落速度令人驚心。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推動大宗商品價格揚升的因素正在涌現。
一是大宗商品價格跌落逼近成本,改善供求關系。比如上海螺紋鋼期貨價格跌破3800元/噸以后,與其平均成本相差不多。今年以來中國粗鋼產量呈現持續回落態勢,到6月份同比增速已經回落至0.6%,為3年來最低水平。如果這種價格接近或低于成本的情況持續下去,將會出現粗鋼產量同比下降的局面,進而改善供求關系,推動價格反彈。
二是經濟增長置于更重要位置,刺激實體需求增加。這意味著年內還可能會有數次“雙降”,更大力度地啟動鐵路、市政、能源、電信、衛生、教育等領域的投資項目,以此增加刺激需求,推動經濟增長。
三是世界各國開啟新一輪貨幣寬松浪潮。各國央行陸續“放水”,紛紛降息,并且不排除今后歐洲央行大規模購買國債,“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歐元的可能。
四是QE3預期升溫。由于美國經濟增長遲緩,就業數據不佳,正面臨“財政懸崖”,以及地方政府拉響債務危機警報等,使得美國迫切需要量化寬松,估計QE3推出時間已經不遠。
五是極端天氣頻繁,導致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暴漲。兩個月來,玉米、大豆價格漲幅約50%,漲價壓力會逐步向國內轉移。從對PPI指數具有重大影響的初級產品價格來看,由于石油價格升回在90美元/桶左右,谷物、油料價格暴漲50%以上,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的“俯沖式”回落局面,今后幾個月內有可能會扭轉。PPI指數的回升,相應推高下游CPI水平,物價全面上漲有可能卷土重來,對此不可掉以輕心。
在今后物價上漲中,豬肉等食品類價格首當其沖,成為“領頭羊”。未來通脹將具有明顯的“食品通脹”特征。前一段時期,由于整體需求乏力,蔬菜、豬肉等食品價格一度下跌。其中豬肉價格自2012年1月下旬開始,持續下跌將近6個月,最低時同比下降30%左右,全國豬糧比價連續16周低于6:1盈虧平衡線,由此成為CPI走勢回落的最重要因素。而北美嚴重干旱天氣所導致的國際市場大豆、豆粕、玉米米飼料價格高漲,勢必顯著增加國內飼養成本,催生肉、蛋、奶漲價要求。
不僅如此,國際市場大豆、豆粕、玉米等商品價格高漲,以及對于國內市場的連鎖反應,還會推高國內商品糧、食油,以及幾乎所有下游食品的銷售價格。如果下半年石油價格攀上100美元/桶的高位,燃油與物流費用的增加,將對食品價格產生更大上漲推動力量。
以上分析表明,未來物價上漲,尤其是食品類漲價壓力較大,確實需要未雨綢繆。但目前中國經濟最大風險仍是經濟下行,因此,仍應堅持經濟增長優先方針,繼續將刺激需求。如果忽視全球央行集體“放水”的貨幣寬松與競相貶值的大環境,反向實施緊縮需求方針而單打獨斗,則非但不能抑制物價上漲,還將因需求不足而陷入“經濟滯脹”。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