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惡性競爭加劇 亟需政策引導
目前,國內快遞行業發展迅速,但因為低成本價格戰,惡性競爭嚴重。無論是本土物流公司還是國際物流巨頭在中國市場上都很難賺錢,像“四通一達”這樣的小件快遞公司也僅能賺點薄利。
國際快遞巨頭在中國市場的日子也不好過。據說DHL在中國市場二十年從來就沒有盈利過,不得不在2011年退出中國國內的快遞業務。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外資物流公司,僅裝修一個門店的成本就高達20萬元,1000個網點的裝修成本就高達2億元。相比之下,本土的物流公司在這方面的成本僅為5萬元,而大的本土物流公司雖然網點很多,但也未必做得過小物流公司,還是因為成本的問題。
讓中國快遞網CEO徐勇擔憂的是,這個行業再這樣惡性競爭下去,未來企業可能連人都難以招到。前幾年華宇和佳宇都引進過一些物流與管理人才,但最終卻沒有留住這些人才。沒有規范的社保、福利待遇,缺乏技術含量,管理混亂,缺乏戰略規劃,這樣的行業和企業現狀,會讓勞動力和人才都對這個行業敬而遠之。“低層次的競爭會讓這個行業遲早遭遇到報復。”徐勇表示。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目前,國內零擔物流行業的企業規模小,服務的鏈條比較短,而未來要想提升競爭力,就必須向綜合物流的方向發展,整合空運、海運和公路運輸的資源,提升企業的綜合實力。“當然,最高的層次是供應鏈競爭,像UPS這種企業已經進入到供應鏈競爭的階段,進入到產業鏈的很多環節,很多都是自己在做,具備了強大的產業鏈的整合能力。”徐勇說。
要想讓整個行業得到健康發展,徐勇認為,首先要在行業政策上盡快立法,強制物流企業為員工上保險,提高福利水平,保證公平競爭、企業成本合法化。政府如果能夠對這個行業進行必要的引導,雖然短期可能對行業造成一定的震蕩,但從長遠看,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提升技術含量,減少對人的依賴,提高人的素質,向集約化的方向發展,零擔物流行業低成本競爭的惡性循環應該會得以遏制。 而隨著國外快遞巨頭進軍國內的速度加快,本土快遞的競爭水平將受到更多挑戰,行業整合與引導勢在必行。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