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喚中國版的《哈利·波特》
中國兒童電影前景堪憂
快到暑假了,對很多家長來說帶孩子看電影是不錯的選擇。然而,當前適合兒童看的電影并不多,即使在“六一”檔期,成績較好的兒童片也屈指可數。在不多的兒童電影中,進口兒童電影又占了絕大多數。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近日有調查稱,71.3%的人覺得當前國產兒童電影少,51.2%的人直言國產兒童電影整體質量差。受訪者中,57.4%的人有孩子。
不少兒童電影里的孩子說著成人化的語言,不真實不可愛
前不久,浙江杭州市民王婷帶孩子去看電影時發現,可選的兒童電影太少了。最后她選了動畫電影《戚繼光英雄傳》,“當時想的是通過看動畫片,孩子更容易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沒想到我跟孩子都沒看下去,電影實在粗制濫造,就像一個漏洞百出的flash動畫。”
山東泰安某小學老師杜翠萍說,學校每年都會放幾部電影給孩子看,“我感覺這些年題材都一樣,沒什么新意。有些電影的說教味兒太濃,完全是從成年人角度拍攝的,比如有一部講述女警察受越獄逃犯重托尋找逃犯的孩子,并用愛心感動孩子的電影,很多孩子就反映不喜歡。孩子都很單純,充滿想象力,沒有童心的電影孩子怎么能愛看?”
“當前國產的兒童電影最大問題是創作水平差勁。”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紀錄片中心主任張同道指出,現在不少兒童電影里的孩子大多是“假孩子、紙孩子”,說著劇作家讓他們說的成人化的語言,不真實不可愛,要么見義勇為,要么犯了錯誤馬上改正成了上進的孩子,缺少質感和童趣。
目前國產兒童電影存在哪些問題?調查中,66.1%的人首選“創作思路太局限,缺乏創新”;58.1%的人認為“電影本身的題材和故事不夠吸引人”;53.9%的人選擇“缺乏好的編劇和動漫人才”;48.0%的人認為目前“部分國產兒童電影過于成人化,不太適合兒童看”;46.0%的人認為“創作模式急功近利,忽視兒童真正需求”;42.5%的人認為一些電影“說教太重,不能把握兒童心理”。
中國電影文學協會會長王興東曾指出,兒童電影要有好看的故事,有趣的人物,生動的形象,否則無法吸引孩子們。兒童電影劇本的寫作,比成年電影更有難度,支撐兒童電影的核心能源是童趣,作家需要有安徒生那樣無比真誠與高度的智慧,才能講出美妙有趣的故事。當下兒童電影在同網絡和電視爭奪孩子的好奇心,講一個好看的電影故事實在是太難了,創造一個可愛的形象需要劇作家付出極大的真誠。
一些質量好的兒童電影也因缺乏宣傳不為人知,影院排映時間短
在國產兒童電影整體不景氣的狀況下,仍然有一些兒童電影取得了良好的口碑,比如2009年上映的《小人國》、《尋找成龍》、今年“六一”期間上映的《跑出一片天》等。但其中一些電影卻“叫好不叫座”,比如獲得2010年四川國際電視節紀錄片“金熊貓”獎的《小人國》,當時全國僅有50多家影院上映,有些影院只放映了一天就下線了。
“這兩年票房較好的國產兒童電影也就《喜羊羊與灰太狼》、《寶蓮燈》。兒童題材的故事片都不行,貼近孩子心理的太少了。”青年宮影城經理李鵬介紹說,兒童電影占青年宮影城每年放映量的10%左右,以進口片居多。這個數量在北京的電影院里還算多的。在他看來,電影院需要考慮市場,電影觀眾主體畢竟是18~35歲的青年,兒童觀影的人數和時間都比較少,如果兒童電影質量不行,影院自然沒有動力排映。
張同道認為,現在電影多,影院少,票房是硬道理,電影院騰出更多影廳放好萊塢大片能賺更多錢。“國產兒童電影生態極不平衡,錢仿佛成了最重要的因素,不重視其文化內涵、美學和藝術性。多元的、口味更細膩的觀眾被擋在門外。現在的情況是想看電影的人找不到地兒,一些電影放映時又沒人看。”
為什么國產兒童電影不受市場認可?“關鍵還是兒童電影本身不好看。”李鵬說,兒童影片首先要家長認可,家長看了宣傳,覺得適合孩子觀看才會來電影院。《喜羊羊與灰太狼》是孩子反過來影響家長的,但這樣的片子很少。
除了電影本身的質量以外,投入小、宣傳少也是國產兒童電影難以贏得市場的重要原因。現在《小人國2012》快上映了,導演張同道很擔心票房,“電影總投資不到200萬元,沒有多少錢做宣傳。”國產兒童電影投入通常在一兩百萬元,這樣一來就無法吸引大明星、大導演加盟,很多媒體也就不愿報道,缺少宣傳營銷。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