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資源所有權屬于誰?
氣候資源為國家所有?
近日,關于黑龍江省風能、太陽能歸國有的問題熱度持續不退。據前瞻網了解,黑龍江省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云奇日前表示,近年來,黑龍江省一些企業隨意探測開發風能、太陽能資源問題非常突出,針對這一問題,黑龍江省在全國率先發布了條例,對企業開發探測風能、太陽能資源進行規范。
黑龍江的這個條例一經公布,便引發了公眾一邊倒批評。為什么氣候資源也要歸國家所有,甚至有網友說,難不成今后自己曬太陽政府也要收稅?不過,公眾多少誤解了該條例。在《黑龍江省氣候資源探測與保護條例》中,所謂的氣候資源是“指能為人類活動所利用的風力風能、太陽能、降水和大氣成分等構成氣候環境的自然資源”。換句話說,這里的氣候資源是指經過人力勞動之后的資源,而非直接的太陽光。
既然能為人類所利用,那么就遇到一個財產權歸屬的問題。黑龍江省給出的答案是“氣候資源為國家所有”。這樣的做法可能和《憲法》中有關自然資源的規定有關。《憲法》第9條規定,“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自然資源,都屬于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規定屬于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涂除外”。
既然氣候資源屬于自然資源之列,而且憲法中并未明示各種資源的形式,而是以“等”字概括,那么現在將“氣候資源”列為國家所有自然也沒有多大的異議。
美國同樣實行審批制
有專家表示,氣候資源屬于國有,開發必須審批,聽起來有點可笑,但的確沒有原則性問題。有報道指出,美國目前正在縮減審批程序加快海上風能開發,這說明美國其實也實行審批制。氣候資源開發需要審批 ,不僅可以有效防范氣象災害,也是合理利用氣候資源的需要。
然而,從網友們對這條信息的反應來看,大多數人反對氣候資源審批制和國有化。比如,很多網友以諷刺的口氣說,“空氣是否也屬于國有,任何人不能隨意呼吸?”“以后老百姓曬太陽、開窗通風難道也要審批 ?”“龍卷風也屬于國有嗎?”“風是國家的,風害造成的損失是不是可以找國家賠償”……
顯然,這樣的諷刺和質疑首先緣于常識的缺乏,把風與風能混為一談,把企業開發利用與公眾自然生活混為一談。而且,也不清楚風能開發與氣象災害的關系。當然,公眾對氣候資源利用常識的缺乏,也是緣于法律上規定不明確,沒有普及相關知識。因此,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知識要從專業化走向普及化。
有違常情常理
《黑龍江省氣候資源探測與保護條例》將風能太陽能定位為“屬國家所有”,是很不妥的,既有違常情常理,又有違法律精神。
一方面,人們在情感上接受不了。說礦產資源之類屬于國有,這可以理解,畢竟那是有形的,而且附著于國土上,按照產權分配的原則,國有產權更有利于資源的開發和保護。而風和太陽并沒有附著于土地上,風是流動產生的氣流,普照的太陽更不可能屬于誰。
另一方面,這缺乏法律的支撐。我國《憲法》第9條規定“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自然資源,都屬于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中并沒有列舉作為氣象資源的太陽能和風能。《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自始至終都沒有說“太陽能風能屬于國有”。作為下位法,豈能脫離上位法而為太陽能和風能的歸屬作出界定?
從中可以看到一種很不好的取向,即政府部門喜歡將國有資產這一概念泛化。比如,電力部門漲電價 ,一直很理直氣壯的理由是“不能讓國資流失”。航空公司嚴禁飛行員跳槽,理由是“飛行員是國有資產”。
成民企投資壁壘
業內專家認為氣候資源的國有化并不合理。首先,資源國有就意味著國家有權對該資源的使用進行收稅和收費,容易引發不滿。我們看到,氣候資源擁有低門檻性和大眾性,我們甚至經常能在路上見到加裝了太陽能板的三輪車,國內大多數農村家庭也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正是由于大部分群眾正在使用氣候資源,所以其國有的表述很容易引發群眾對政府的誤解,乃至反感。
其次,它為民營企業投資氣候資源開發領域設立了壁壘。民營企業開發國有資源,通常是要交一筆不菲的資源稅費,而且還會有種種限制,例如,國家可以在什么情況下無償收回該地資源開發權等。如此一來,會極大地挫傷民營企業投資的積極性,他們也自然會更多采取觀望的態度。但國企就沒有了相關隱憂,國家資源國家開發,一切順理成章。這讓我們不禁懷疑,黑龍江此舉是不是在為某國企進軍開道?
再次,《黑龍江省氣候資源探測與保護條例》原文的表述是“探測出來的資源屬國家所有”,并想以此區分民用和工業的區別,但這種模糊的表述還是為民用與工業之爭埋下了隱患。試想,假如一支勘探隊探測得出某區域農田擁有巨大的太陽能資源,決定開發,那么國有與非國有的補償標準肯定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的,而這個差距又該由誰來彌補呢?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