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監會鼓勵民間資本投資電力的尷尬
民間資本投資電力行業面臨尷尬
日前,電監會出臺了《加強電力監管支持民間資本投資電力的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共提出15條措施支持民間資本進入電力行業,包括市場準入、可再生能源無歧視接入電網以及電價改革等多方面內容,不過,這些內容相對于壟斷程度較高的電力行業而言仍覺不夠,因為它缺乏更實質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民間資本會“動心”嗎?
事實上,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政府也曾向民間資本放開電力行業的投資,那時候,在發電領域民間資本的占比高達15%,而如今已經降到了3%以內,今非昔比。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體制限制,如果不從體制上下手,再強有力的改革措施都很難改變民間資本投資電力行業的尷尬局面。所以,2002年的時候,國務院就出臺了《電力體制改革方案》,《方案》明確,改革將從堅持廠網分開、競價上網、打破壟斷和引入競爭等方面入手,但十年時間過去了,電改幾乎仍在原地踏步,并沒有取得多少實質進展,面對這種情況,電監會的《實施意見》能否發揮作用讓人懷疑。
事實上,資本總是逐利的,無利不起早,所以,要想吸引民間資本投資電力就要讓他們看到投資的“錢景”,而恰恰就是這個“錢景”并不清晰。
火電自不待言,電價非市場化引發的煤電頂牛是火力發電企業心頭永遠的痛,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則受困于并網難題,也很讓民間資本煩惱,以風電為例,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統計,去年全國就有至少100億千瓦時的風電因為無法接入電網而被浪費掉了,為什么?歸根結底就是電網壟斷。
耐人尋味的地方就在這里,在此次電監會的《實施意見》中,有關電網開放的問題只字不提。從這個意義上說,《實施意見》有點類似跛腳鴨。
還有一個問題不容忽視,那就是在中國現行的電力監管體系中,電監會的話語權其實非常弱小,處于這樣一個地位,《實施意見》的尷尬已經不言自明。
當然,《實施意見》還是有一定意義的,它至少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那就是政府對民營企業還是比較重視的。而且,《實施意見》相當于一塊“敲門磚”,它也許能促使其他相關部委如發改委盡快推出更具針對性、更具體的政策來鼓勵民間資本投資電力行業。(吳)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