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焦煤“殺豬”必將以失敗收場
6月11日,山西焦煤集團與雙匯集團簽署了一份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兩家公司將在太原市陽曲縣開工建設生豬屠宰加工項目,預計項目建設時間為一年,建成后年屠宰生豬量將達200萬頭,年肉制品加工量將達10萬噸,銷售額將達40億。
值得注意的是,山西焦煤并非第一個“涉豬”的行業巨頭,其他還有武漢鋼鐵集團、中糧集團、復興集團、聯想,等等。而且,同樣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行業巨頭做出如此重大轉變也就這幾年的事情。
一種說法是,這些巨頭“涉豬”的主要原因是主業發展乏力,以武鋼為例,受整體需求大幅下滑等因素的影響,其在2011年的利潤率不足2%,遠遠低于全國工商業企業平均6%的利潤率,甚至還不如銀行定期存款利率高,經濟效益可謂非常慘淡,在這種情況下,發展非主營業務就成了武鋼的出路之一。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2011年武鋼的非主營業務共斬獲20.8億元利潤,占當年集團總利潤的60%左右,也許正是看到了非主營業務的“錢途”,所以武鋼毅然決然投身養豬業。
武鋼主業不濟,山西焦煤的情況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因為這兩家企業屬于上下游關系,武鋼在下游,下游萎靡必然影響到對上游的需求,而且,這種局勢短期內還看不到回轉的可能,畢竟國內宏觀經濟正在滑坡,而國外如歐洲債務危機還在發酵,整體形勢非常不樂觀,面對這樣的局面,企業自然要提前做好準備,武鋼的準備便是加速非主營業務的擴張,山西焦煤的準備則是去殺豬。
養豬、殺豬的利潤有多高?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數據,2011年一頭豬從飼養到出欄的成本是1300元,批發1900元,可以賺600元,利潤率高達31.5%。不過這是特殊情況,一般每頭可以賺200-300元,利潤也很驚人。而根據中鋼協的數據,2011年鋼鐵行業的平均銷售收入利潤率已經降到了2.42%,兩相比較,養豬無疑是暴利的行當。
不過,這里面一個問題是,盡管規?;B殖正在興起,但目前國內生豬養殖業仍以散戶養殖為主,這就決定了市場會出現周期性的劇烈波動,而且,現在養豬的成本已經今非昔比,人工成本、飼料成本、土地成本等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上漲,未來這一漲勢肯定會延續下去。此外,像武鋼、中糧等巨頭進入后,市場競爭必然越來越大,這意味著養豬風險也會越來越大,殺豬亦然。
當然,最大的風險也許不在這里。
不論是山西焦煤殺豬還是武鋼養豬,其實都屬于不務正業。在中國企業史上,絕大多數不務正業的企業下場都不好,最后要么巨虧退出要么被非主營業務拖垮,特別是國企更是如此。為什么?第一,他們對新業務缺乏了解;第二,他們戰線過長將導致資金鏈脆弱,一旦遭遇經濟周期沖擊很容易陷入被動;第三,國企的決策機制比一般完全市場化企業呆板,經營效率低下。
話說回來,山西焦煤和武鋼是否已經將主業經營到極致了呢?我看未必。有一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
五礦營口中板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國企,效益極差,年虧損高達5億元人民幣,但他們自身對扭虧束手無策,后來日照鋼鐵的杜雙華接管了這家企業,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便扭轉了虧損局面——當年1、2月虧8200多萬,杜雙華進入后3月便將虧損降到了251萬,4月盈利2263萬,5月盈利5032萬。
這個案例堪稱經典。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不論山西焦煤還是武鋼經營能力嚴重缺乏,以這樣一種經營能力,加上喜好投機的心態,他們怎么能做好豬的生意?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