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積金新政成為“救市”抓手
房地產調控未到松綁時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日前,武漢及重慶等多個城市相繼放寬了首套房公積金貸款政策。在房地產市場充滿著諸多猜疑之時,這一“微調”引起了市場極大的關注。許多人都對此充滿著疑慮:剛性需求的購房困難能否逐步得以改善?力挺剛需是否將帶來樓市回暖價格反彈?
10余個城市公積金政策調整
5月28日,重慶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將放寬首套房公積金政策。貸款首付由30%降低到20%,個人貸款額度由20萬元提高到40萬元;允許夫妻參貸,一個家庭最高可貸80萬元;可貸額度由賬戶余額的15倍提高到25倍,并允許貸款職工補繳賬戶余額;可貸額度期限由20年提高到30年,并延長至退休后10年。
記者整理發現,除重慶外,自去年底以來,已有不少城市陸續調整公積金貸款政策。4月下旬,武漢也高調宣布調整公積金政策,用公積金貸款購買首套住房的貸款人最高可以申請到八成的貸款。也就是說,只需支付兩成首付,貸款人就可以輕松買房。
近一個月后,武漢市公積金管理中心再次修訂公積金政策。只要貸款申請資料齊全,減少審批環節,全程辦理時限由原來的20個工作日壓縮到15個工作日。對比銀行純商業貸款12—18個工作日完結的辦理速度,公積金與其基本同速。而在成本上,兩者差異明顯,公積金貸款明顯優惠了數萬元。
據前瞻網記者統計,目前已有10余個二、三線城市對公積金購房相關政策進行了調整。其中,既有東部經濟發達城市,也有中西部欠發達城市。
解救剛需助力首套房
隨著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深入,保護剛性住房需求得到普遍認同。中央相關部委多次明確支持首套房購房需求,而上調公積金貸款額度正是支持剛性需求者的首套房購房需求。
“公積金的政策的調整多是針對首套房的購房者,正好解決了剛需的購房困難,也有利于盤活存量房,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穩定。”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張東教授認為,房地產調控政策主要在于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支持自住性購房需求。公積金政策的適度微調使房地產調控朝著精細化科學化方向發展。
武漢公積金中心貸款處負責人胡斌說,剛性需求人群通過公積金貸款,降低了首付款支付壓力;同時,住房公積金貸款也具有明顯的利率優勢,與商業性住房貸款同期利率比較,公積金個貸利率要低2.1%左右,購房者的利息等負擔也大幅降低。
近期調整公積金貸款政策的城市均集中在二、三線城市,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未有任何動作。
為樓市救場的擔憂
住房公積金是一項惠民政策,重點在于支持中低收入者及住房困難戶的住房需求。多個城市的公積金管理中心明確表示,政策的調整主要是基于這部分人群的實際購房困難,最大限度滿足他們的提取公積金和公積金貸款的需求,是在嚴格執行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大背景下,對公積金政策進行適度的調整和科學的完善。
即便如此,此次公積金調整潮還是引起了許多人的擔憂。不少網友由此聯想到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樓市在寒冬中的“起死回生”。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在房地產市場正在流傳“調控放松”的猜測之時,地方政府悄然調整公積金貸款額度難免有“曲線救市”“變相松綁”的嫌疑。
全國房地產經理人聯盟副主席賈臥龍就是持這種觀點。他說,隨著剛性需求的持續釋放,樓市成交又漸顯疲態。地方政府必然會假以剛需之名進行“微調”,為樓市增添新的購房生力軍。但是,“這更像是釋放一個信號,試探市場的反應,也增強了市場的信心,樓市必將會迎來新一輪的反彈”。
對此,張東并不這么認為。他說,在當前限購、限貸等政策尚未退出的情況下,所有的刺激政策都不可能帶來樓市重現2009年的迅速逆轉。只有限購等嚴厲政策的實質性放松或者退出,才是名副其實的樓市調控放松。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樓市銷量的變化主要取決于房價的調整力度。開發商只有繼續降價促銷才能爭取到‘政策微調’釋放出來的剛需購買力。”中國指數研究院華中分院副總經理姚銳說,剛需入市短期內可能會帶來一定的成交量,但從長遠看,缺乏投資性需求支撐的樓市根本不可能走出低迷期。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