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牌照時代來臨 第三方支付市場鹿死誰手?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從2011年5月18日至今,已經有101家企業陸續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企業從“游擊隊”轉為“正規軍”,合法身份的確立為第三方支付行業帶來了空前的發展空間,全面參與到互聯網及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預付卡發行與受理、貨幣匯兌等眾多業務支付環節。
統計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支付行業互聯網支付業務的交易規模達到7760億元,同比增長112.6%,第三方支付邁進爆發式增長時期。
目前,還有140多家第三方企業的牌照申請正在被公示。據前瞻網記者了解,6月份,央行將頒發第四批支付牌照,獲牌企業的數量可能過百。
第三方支付進入后牌照時代
2011年5月26日,央行頒發了第一批27張牌照,8月31日,頒發了第二批13家牌照,12月31日頒發了第三批61張牌照。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指出,“隨著第四批牌照的發放,該發的也都發的差不多了,牌照已經不是什么門檻了,接下來將進入后牌照時代,比拼的就是各家的產品和服務了。而那些第四批還沒獲牌的企業,機會就不多了。”
“后牌照時代”,第三方支付企業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一方面產品同質化嚴重,導致同行之間形成惡性競爭,大打價格戰;另一方面,各大銀行在網絡支付方面加大投入,不斷蠶食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市場份額。如何在劃分第三方支付這塊“蛋糕”的過程中占得先機,成為第三方支付企業共同關注的話題。
目前,支付寶依托淘寶強大的背景優勢,占據了第三方支付市場的半壁江山,成為行業霸主,眾多第三方支付企業艱難度日,新的市場機遇在哪里呢?前瞻產業研究院金融行業研究員武文韜指出,第三方支付行業經過了2011年的飛速發展,行業格局初步形成,線上、線下多種支付方式并存的局面也逐步形成,從用戶角度出發,支付方式的豐富性將成為用戶的全新需求;從行業角度出發,由單一的“業務線”向“支付體系”的全面邁進,實現“線性發展”到“體系規劃”、“規模支付”之間的轉變,已經成為大型第三方支付企業不約而同的發展戰略。
深耕細分行業成為競爭門檻
銀行、銀聯等大舉發力,使得第三方支付不得不重新去開拓藍海。僅以教育培訓支付這一相對新興的行業為例,就有大量第三方企業已經紛紛搶進。2006年,易寶支付推出教育支付業務,與多家教育機構達成合作。隨后,快錢、環迅等多家第三方支付企業也紛紛跟進,將業務范圍擴展到教育行業。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目前易寶支付已占據教育培訓行業70%以上市場份額,其率先推出行政教育支付體系容納了政府類考試、人才培訓、高等院校、社會教育培訓機構等企事業單位,提供從產品設計、平臺搭建、客戶服務、金融增值到資金歸集、清算、結算等全方面、一體化、專業性電子支付服務等。
分析指出,行業支付體系是一個基于技術、服務、業務三個層面全方位的支付系統,在技術上,必須擁有完善的支付工具、支付系統和支付監督管理;在服務上,必須采用專用的服務器和動態寬帶,保證交易網絡隨時通暢;在業務范圍上,必須建立起全方位的業務模式,貫穿行業內的各個領域。
業內人士指出,在眾多第三方支付企業紛紛搶占市場份額的時候,如何針對各個行業的特殊需求,為其量身定制個性化的支付解決方案,已然成為未來競爭成敗的關鍵。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