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放高利貸的風投
風投就是這樣,“在創業初期需要錢的時候,風投往往不來;在企業不差錢的時候,風投又打堆來找你了。”這是重慶奇異門動畫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潘鵬宇的一番感慨。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目前在重慶當地,稍好一點的企業,手上至少都握著四五家風投的合作意向,為了爭到項目,風投不惜挖墻腳、打價格戰。不過只是少數企業能獲此殊榮。
風投怎么了?
競爭激烈 爭相殺價
“煮熟的鴨子,眼看是要飛了。”在新牌坊一寫字樓的七樓辦公室里,重慶某風投管理人何林有點“上火”。
這個讓何林上火的“熟鴨子”是一家自己跟蹤了大半年的新型材料的生產企業,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預測2012年的利潤為2000萬元左右。以此計算,該公司的每股凈利潤為2元。何林認為,這家公司的合理估值應為10倍左右,也就是說每20元出資可以對應公司1元的注冊資本。但是,該公司的開價則是55元/股對應1元注冊資本,如此大的差價讓何林擔心“談崩”。
“去年剛接觸的時候,這家公司自己的估值也才10倍左右,現在的要價卻是以前的兩倍多。追的人太多了。”何林說,最近四五年重慶風投隊伍“爆發式”地成長,讓他感到了“僧多粥少”的壓力。
“一般情況下,投十家企業,能成功退出的最多只有一到兩家,而且退出的時間至少在兩到五年不等,因此10倍P/E對于風投而言已經是‘生死線’了。”何林表示,至少還有三家風投也同時盯著這塊“肥肉”。
“在前幾年創業板剛上市的時候,新股的發行市盈率動輒幾十倍甚至上百倍,那么企業十幾二十倍的要價對風投而言也不算什么。但是,現在市場行情這么差,新股的發行市盈率普遍都只有三十倍左右,企業還這么大胃口,風投根本就不要想賺錢了。”廣東中尚基金重慶分公司的總經理王國明說。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目前不少風投為了搶項目樹立品牌形象不惜“賠本賺吆喝”,還有的風投公司因為找不到項目,只能轉向“放貸”。
記者前后采訪了大大小小十余家風投機構,幾乎所有的管理人都認為重慶風投市場的競爭目前已直追沿海地區,也達到了“白熱化”。
這一變化也體現在這組數據上:2008年以前,全重慶只有4家風投公司;而根據重慶科技創業投資協會的不完全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底,市內以投資基金或者投資管理注冊的機構已達到了134家,再加上來渝投資的國內外風投,本土風投的數量將更大。
冷熱失衡 漠視微企
那么,重慶的風投是真的已達到了掘地三尺的地步了嗎?
去年四月,成功投資過騰訊、百度等互聯網企業的IDG,出資1000萬美元入駐重慶的豬八戒網。“IDG剛完成投資,立即就有四五家風投又找到我。這些風投表示,只要我們愿意讓他們入股,價格都可以商量。”豬八戒網CEO朱明躍表示,有些風投甚至都沒來調查過公司的經營情況,就直接來談投資了。
重慶奇異門動畫的掌門人潘鵬宇也有同感。“公司處于初創階段,因為融資因難,我先后和深圳、上海等地的三四家風投聯系過,但一分錢也沒要到。”潘鵬宇表示,最近兩年,奇異門的動畫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公司對于資金的渴望也不那么強烈了,而風投卻打堆上門了。
“栽桃樹的少,摘桃子的多。”朱明躍如此總結風投的作風。他認為,很多風投找不到項目,原因不是項目少,而是他們放棄了微企這個大的市場。在朱躍明看來,許多新興的風投不但缺少培養企業成長的耐心,而且對于“上市退出”又過于心焦,因此才會“捧著錢卻找不到項目”。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