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家電業政策救市 市場反應冷靜不太樂觀
信號: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盡管市場反應平平,多數家電企業對于即將實施的家電節能補貼政策還是秉持了歡迎的態度。在他們看來,無論家電節能補貼最終將采取何種形式,是像家電下鄉、以舊換新那樣直接補貼給消費者,還是與空調節能惠民工程一樣直接補貼給企業;也無論家電生產企業每生產一臺節能產品最終能從該政策中獲得多少補貼,這一政策的實施,本身就已經傳達出了一個信號:國家對家電產業的扶持從未停止。而這,顯然有助于提振市場信心,激發新的市場動力。
在一季度全國家電消費一片低迷的大背景下,信心,顯然比黃金更重要。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國家電產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我國家電市場規模僅為2631億元,同比下降了10.1%。其中,黑電市場規模為334億元,同比下降了24.6%;白電市場規模為472億元,同比下降了21.5%;小家電市場規模399億元,同比下降5.2%;手機和電腦也只能勉強維持與去年同期持平的格局。
“據我所知,一季度我省家電消費的下滑勢頭也很明顯。”田占軍說,截止到今年“五一”,國美、蘇寧在山東的銷售額同比下滑了40%左右,海爾、美的等國內家電巨頭的整體銷售業績也有20%-40%的下降。不僅如此,與國內家電市場的一片慘淡相比,海外市場同樣不景氣,整體下滑幅度超過了20%。“內憂外患,家電企業的壓力可想而知。”
事實上,即使是在家電消費最為火爆的“五一”小長假,家電企業的銷售形勢也并不樂觀。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前后三周,盡管家電廠商使出了渾身解數,又是“輪番低價”,又是“促銷提前啟動推遲結束”,液晶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四大主要家電產品的銷售仍然出現了下滑,同比分別下降了4.8%、6.4%、4.7%和13.5%。
“與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的‘普惠制’不同,這次節能補貼新政應該屬于有選擇性的補貼,主要針對的是目前市場中的中高端產品,且能效級別越高,補貼金額也就越大,應該說這對消費者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田占軍透露,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結束以后,面對國內家電市場的不景氣,家電行業協會曾先后多次向國家有關部委提出建議,呼吁出臺新的刺激政策,包括將以舊換新政策延期、實行高效節能補貼等等。
節能水平決定補貼力度,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補貼方式決定了新政的產業引導作用要大于其本身的經濟拉動效應:即使沒有政策補貼,出于對更高利潤的追逐,企業自身也會積極推動節能高效產品的研發,這是家電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有了補貼政策的引導,不僅可以促進整個家電產業升級,還能保證消費者對此充滿興趣。
擔憂:
虛標能效騙補貼
政策是一把“雙刃劍”。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到,家電下鄉之后,由于部分下鄉企業關門倒閉,造成“下鄉”產品有人賣無人修,售后服務成了老大難;以舊換新之后,原本已經無以為繼的許多家電回收小作坊卷土重來,拆解正規軍們再度面臨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那么,即將實行的家電節能補貼政策呢?是否同樣也存在著漏洞,結果可能是毀譽參半?
“白電這個行業是一個爛透了的行業,是一個完全沒有實話的行業,可以說,講假話比講真話更滋潤。”這是不久前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在接受某次媒體采訪時所說的一段話。作為國內家電行業的重量級人物,周厚健的這番話一出口,就激起了千層浪:因為曝光了白電行業虛標能效標識的“潛規則”,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更引來了白電企業的集體喊冤,相關爭論迄今仍不絕于耳。
而在田占軍看來,無論虛標能效標識是否果如周厚健所言,已成白電行業“潛規則”,至少有一點可以確定:我國家電能效標識制度本身的確存在著嚴重的缺陷,比如說第三方抽檢力度有限;家電型號太多,監管起來確有相當難度;更有一些資質較差的小企業為了搶占市場,干脆直接在能效標識上造假,明明沒有達到一級能效標準,卻私自將檢測標簽撕毀,貼上一級能效的標識等等。
“家電節能補貼政策實施以后,的確存在著部分企業為了獲取節能補貼,虛標產品能效、欺騙消費者的可能。”田占軍認為,如何避免企業虛標產品能效的騙補行為,應該是這次節能補貼政策落地的關鍵。
然而,與企業騙補的可能相比,多數消費者其實更關心自己能否從政策中真正得到實惠。前瞻網記者了解到,由于家電節能補貼政策實施細則尚未出臺,其具體補貼方式業內猜測可能有兩種:一是延續早兩年定頻空調“節能惠民”政策的做法,對高效節能的產品,按一定標準直接補貼給企業;二是參照之前北京實施家電節能政策的做法,在購買產品時直接補貼給消費者。若采取直補企業的做法,很多消費者擔憂,這樣很難保證企業不會把這部分資金用來化解原材料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