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業如何走出高庫存困境?
有專家曾形容國內光伏產業的最大一個特點是“兩頭在外”,確實如此,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我國光伏產業排前五名企業的產品幾乎90%以上都是用于出口,而上游的硅料和硅錠生產也在很長的時間內依靠國外的技術。因此,在歐債危機和美國經濟不景氣、紛紛加大貿易壁壘的背景下,對外依存度達90%以上的中國光伏企業不得不面對量價齊跌的局面。
這一局面直接導致中國光伏企業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出現產能過剩、庫存高企的嚴峻形勢。2011年,國內光伏產能同比增加一倍,但是實際需求僅僅增加25%。也就是說,光伏組件需求的增長遠遠趕不上產能的增長。經過大半年時間,目前光伏行業的產能過剩和高庫存問題依然存在。
“今年受產品積壓影響,光伏組件產能增速有所放緩,但是需求下跌更加嚴重。光伏企業仍承受高庫存的壓力。”有專家表示。
同時,價格下跌也令企業苦不堪言。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光伏產業研究所副所長王世江此前就曾分析稱,我國主要光伏企業的生產成本很接近,在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出現過度競爭的局面。“‘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結果將是行業集體虧損。”事實上,去年年報和最新發布的一季報也顯示,大量上市的國內光伏企業出現了巨額虧損。
然而,在目前形勢下,光伏企業要改變現狀,恐怕還要經過一番努力和掙扎。
對于如何破解高庫存難題,業內人士表示,質量的“質”是放在“量”前面的。這就提醒企業應當將產品質量置于首位,而國內大多數光伏企業恰恰相反,片面追求擴張產能,卻忽視了光伏組件的質量和技術。“目前國內光伏組件產能過剩是事實,但是過剩的絕大多數是低端產品,高端產品不但不存在這一問題,甚至需要從國外進口。因此,要改變國內光伏企業產能過剩的現狀,必須要求光伏企業轉變發展思路,著眼于產品的質量以及技術。”上述業內人士稱。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