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國內鋼市走向復蘇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獲悉,首屆國際鋼鐵原料供應鏈發展戰略高層論壇日前在上海舉行,業內人士在會上預測,下半年國內鋼市行情或將好于上半年。不過,影響鋼市的不確定性因素仍須關注,“去產能化”尤為重要。
今年第一季度,板材市場和建筑鋼材市場價格走勢出現分化。板材市場總體趨穩,而螺紋鋼、線材等建筑鋼材市場急劇震蕩。2月份,因庫存增加、需求不足,鋼價大幅下跌,直到3月份才止跌回升,目前正處于恢復性震蕩上行通道。
業內人士認為,第二季度,鋼材價格將繼續恢復性回升。預計2012年全年鋼材均價將與2011年基本持平,或略低一些。
從供給來看,今年第二、第三季度,我國鋼材產量將恢復到預期水平,甚至略超預期。預計2012年我國粗鋼需求量為7億噸~7.2億噸,凈出口量為3000萬噸~3500萬噸,全年粗鋼產量為7.3億噸~7.5億噸。按全年粗鋼產量7.4億噸計算,今年4月~12月份,國內粗鋼日均產量將達到206萬噸。若進出口量與第一季度相當,那么第二季度國內粗鋼資源供應量將同比增長4.9%,仍處于低增長態勢。盡管第一季度粗鋼產量有一定的回升,但國內市場資源供應量同比下降0.1%,并未對國內市場造成特別大的供應壓力。
從需求來看,國內下游用鋼行業的需求將緩慢增長,但其增速低于資源供給的增速,這是導致鋼價震蕩波動的主要原因。種種跡象顯示,基礎設施投資有望提速。2月底以來,重大建設項目審批速度加快,部分高速公路網、機場和軌道交通項目獲集中審批通過,一批重點項目正在逐步推出。各地政府部門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圍繞“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任務目標,推進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一批重大鐵路項目,適時開工一批急需、必需項目;推進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項目和農村公路建設,加大國省干線改造力度;實施一批航道和陸島交通項目;開建、續建、完成一批機場和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此外,建筑鋼材需求仍可期待。據統計,1月~3月份,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092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3.5%,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保障房建設對建筑鋼材的需求也比較穩定。
由此可見,第二季度乃至下半年,下游用鋼行業對鋼材的需求強度將強于第一季度,成為支撐鋼價震蕩上行的主要內在動力。
“去產能化”至關重要
不過,與會的一些經營者和業內人士認為,影響鋼市行情的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
首先,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來自產能過剩。業內人士認為,我國鋼鐵業已經從結構性、階段性產能過剩階段,進入了全面產能過剩階段。我國現有的鋼鐵產能已經超過年產鋼9億噸的水平,足以滿足當前和今后多年的市場需求。而目前鋼廠仍普遍存在過分強烈的產能釋放沖動,新增產能遠大于淘汰產能。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目前煉鋼在建產能為5504萬噸,正在設計的產能為1930萬噸,正在規劃的煉鋼產能為2108萬噸,統計期間停止建設的規模大約600萬噸。如果這些規劃項目也開工建設并形成產能,那么從現在起即使不再增加任何新的工程,新增粗鋼產能也能達到9000萬噸左右。
因此,國內鋼材市場亟須“去產能化”。如果產能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第二季度和下半年,市場可供資源就會嚴重過剩,加劇供大于求的矛盾,進而遏制鋼價上漲。
其次,我國鋼材出口面臨的環境不容樂觀。國際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尚未消散,歐債危機還沒有根本解決,中東地區局勢不穩等……受這些因素影響,未來我國對這些地區的鋼材出口量可能減少。今年世界主要產鋼國的鋼材產能利用率尚未恢復到正常水平,新興國家的粗鋼產量大幅增長,也不利于我國鋼材出口。貿易摩擦加劇也是影響我國鋼材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鋼貿企業作為流通領域的“蓄水池”功能正在減弱,也是一個很大的不確定因素。近年來,鋼材生意越來越難做,盈利空間大幅縮水,鋼貿商無利可圖,甚至虧本經營,因此紛紛轉型轉行,使得鋼貿企業的大量資金撤離了鋼材流通業。此外,融資風險加大,鋼貿商融資更加艱難,“蓄水池”作用無法發揮,對鋼材市場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