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法”爭議:視頻網站行業何去何從?
國內視頻網站最近有點“煩”。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以下簡稱“電影法”)中對“無公映許可證的電影禁止網絡傳播”的具體細則有可能在今年4-6月份出臺。
此“電影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二十六條:“未取得《電影公映許可證》的電影,不得發行、放映、參加電影節(展),不得通過互聯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等信息網絡進行傳播,不得制作音像制品。”
這是否意味著視頻網站剛遇春暖又要轉寒?
對于該“電影法”和即將出臺的具體細則,網民、視頻網站運營者們通過不同渠道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同時,根據電影界人士和各大媒體的解讀,如果“電影法”最終被通過,那么不僅將會對視頻網站的自制影片、微電影等造成沖擊,也有可能波及視頻網站的UGC模式,促使中國電影產業鏈條的整體調整。
比如,目前各大視頻網站都或多或少涉足自制劇。按照“電影法”第26條的規定,這些自制的內容就要有公映許可證,這也勢必會增加視頻網站的成本,包括制作的周期成本和用戶的觀看成本。
另外,為了迎合網民的需求,國內視頻網站“大手筆”不斷。這其中就包括花大價錢從國外引進的熱播影視作品,比如日本的動漫《火影忍者》、美國的熱播劇《越獄》等。而且,這些耗費巨資購買的超過數千部的“非國產片”中,絕大多數都未取得公映許可證。如果“電影法”最終出臺,將會對這些視頻網站造成不小的沖擊。
相對于外界的種種質疑,也有人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有業內人士認為,對于“電影法”大可不必如此緊張,因為其能否真正面世尚未可知。比如此前的電影局擬規定電影會員票、團體票不低于影院掛牌價格70%的“電影票價限折令”,在經過媒體報道、多方討論及國家發改委的介入后,現在也就沒有了下文。
此前也有專家表示,對于中國的商業網站,在“十二五”末將會趨向于大企業化。為達到這一目標,國家會出臺一系列的法律法規,通過運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刪減小的視頻網站,促進業內“洗牌”從而規范中國的互聯網相關行業。“電影法”就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手段。
事實上,由于缺乏相關法規的約束,國內視頻網站行業普遍存在著惡性競爭和畸形發展,確實需要規范和調整。
廣告植入一直是國內視頻網站行業的重要盈利模式。從搶用戶到拼版權,視頻網站的惡性競爭使得開發和運營視頻網站所需要投入的資金如滾雪球般增加。商業模式單一且存在惡性競爭,不僅會使視頻網站越做越艱難,行業水平也長時間得不到提高。
這也說明出臺相關法律進行規范是很有必要的。
優酷和土豆的合并,已經從某些方面說明視頻網站需要強強聯合或抱團協作才能進一步發展。“電影法”的出臺,可以更好的規范國內視頻網站,促進其合理發展和行業的進步。同時,“電影法”里也包含了種種稅收優惠的條款,不僅是在鼓勵電影行業的創新發展,也給予了視頻網站這個有著廣泛流通市場的重要平臺又一輪發展機會。
面對著眾多的質疑和猜測,“電影法”的走向如何備受關注。
電影、網絡視頻等是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實現文化強國的重要載體,對于它們的態度應該是積極引導多于管制。
“電影法”中對視頻網站的相關規范,容易給人“法不責眾”的感覺,在現實中恐將難以操作。除了對網站進行限制,也要更講究可操作性。比如除了加大審核、審批力度,是不是也要對流出源進行規范,加大源頭治理,首要傳播者要承擔更大責任?
通過對“電影法”具體條款的解讀,并回顧其起草、立法的過程,從中不難看出國家文化產業體制改革進程中尚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快刀斬亂麻還是從長計議?這需要看多方的博弈結果。
現在的種種質疑和猜測,都是為了發展中國文化產業這個主題。事實上,合理性和實用性是電影法出臺的基礎,而促進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是它的最終目標,同時也是全社會的一個共同的期望。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