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便利店
重慶便利店行業可謂冰火兩重天。
近日,日本大型便利連鎖公司羅森方面宣布,今年年底,其在重慶的便利店將從現在的35家增至100家,到2015年將達500家,而四川零售業巨頭互惠在重慶以每年新增10家便利店的速度擴張;另一方面,曾高調入市、連開10家連鎖便利店的西購,本月初黯然退出重慶,而曾聲稱5年在重慶開店1000家的華冠連鎖今年也將徹底退出。
一面是瘋狂的擴張,另一面是不斷的虧損、倒閉和退出。重慶便利店市場,到底遭遇了什么?
多方資本跑馬圈地
趙銳青的雜貨店陷入了便利店的“圍剿”中。
3月28日中午,趙銳青坐在較場口自家不到80平方米的小超市的收銀臺后面,顯得有些“百無聊賴”,馬路對面就是開業僅一個多月的羅森便利店。
“我們超市的銷售額也并沒有下降。”經過對羅森便利店一個月的觀察,趙銳青得出了這個結論。
趙銳青或許還沒想到,緊隨羅森而來的,是本土零售商可購。“可購在較場口的店也將在4月底開業,目前正在裝修。”重慶可購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彪表示。記者發現這家新店離羅森僅有一路之隔。
以上,是眾多便利店企業搶灘重慶的一個縮影。
2010年7月,羅森帶著“3年開300家店”的豪言入駐重慶,曾一度給重慶便利店市場帶來“狼來了”的驚恐。
角逐愈演愈烈。到今年年底,日本大型便利連鎖公司羅森在重慶的便利店將從目前的35家增至100家,而其2015年的目標是500家;四川零售巨頭互惠“打破西線無戰事”格局,目前已在重慶開設便利店近20家,并以每年新開10家的速度遞增。
本土零售商也在加緊布局。重慶可購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彪說,年底前可購將從30家增至80家。而目前已有21家連鎖店的十多鋪,也以每個月新開3家的速度搶灘。
一邊圈地一邊虧錢
然而,瘋狂擴張的同時,虧損、倒閉、退出的消息也接踵而至。
從2010年底開始涉足便利店行業的華冠,直營店一度達到40多家,并稱5年內將在渝拓展1000家以上的連鎖店。但因為生意冷清,華冠陸續關了二三十家店,目前全市僅余十幾家店。董事長甘國林表示,打算徹底退出,轉向做社區超市。
四川互惠商業集團一負責人坦言,其在重慶的多家便利店發展并不理想。而曾高調入市、便利連鎖店一度發展到十多家的西購,也于本月初將所有店面拍給員工,悄然退出。西購的一名負責人表示,“西購長期處于不賺錢的狀態”。
羅森重慶總經理山中讓司雖然沒有透露具體的銷售數據,但是他強調,目前羅森在重慶還處于投資階段,“利潤額不高,公司沒有多少余錢”。
重慶可購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彪算了一筆賬。以一家普通地段50平方米左右的便利店為例,裝修、購買設備的費用大約要20萬元,這屬于一次性投入。此外,每個月的房租成本在1萬元左右,工作人員的工資、水電氣費的成本每個月約1.2萬元,這樣每個月的持續投入也要超過2萬元。“一般的便利店剛開業的前幾個月,每天的銷售額在2000元左右,而便利店的毛利潤率一般在20%~30%。”照此推算,一家便利店一個月的毛利潤額約1.5萬元,與超過2萬元的開支相比,捉襟見肘。
便利店市場是藍海?
“各路資本陸續進入,說到底都是看中了重慶商業的迅速發展和便利店市場的空白。”曾在多家知名連鎖便利店公司擔任顧問的零售業專家姚建坤說。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目前重慶每年的商業零售額增長率在20%左右,這意味著每4年就會翻一番。而與商業零售額迅速增長不相稱的,是重慶便利店市場的“空白”。
曾有研究指出,未來,重慶主城區至少需要3000多家便利店,而目前重慶所有標準化的便利店加起來還不到100家。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