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機如何養雞?
物聯網無疑已經成為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之一,其在第二、三產業大顯身手早已不新鮮,只是還沒有人直到如果將物聯網與第一產業結合會帶來怎樣的結果。
44歲的溫志開是廣東省云浮市新興縣竹鎮石頭沖村一個普通農戶,他最近體會到了將物聯網與第一產業結合的實惠,他說:“我養雞已經20多年,沒有自動化的時候,只能養5000只雞,還是夫妻兩人一起養。現在可以養1.5萬只雞,我老婆一個人在手機上按按鍵就搞定了,我自己可以解放出來去墾山,搞搞林業種種樹,又是一項收入。”
有車有房的溫志開指著他那輛車,覺得比城里人生活更幸福。
用手機“養”雞
智能化踏進傳統地盤
“現在用物聯網管理雞舍,我把手機帶在身邊,沒時間回來時,用手機就能了解雞舍情況,下雨了,一按鍵就可以把防雨窗簾降下來,用物聯網技術還可以自動投料、調節風扇降溫、晚上開燈……”溫志開得意地介紹。
幫助溫志開實現養雞現代化管理的是廣東溫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在這家公司數據信息中心的LED屏上,各家合作農戶雞舍的實景圖、數據變化的柱形圖、在養戶的資料全都清晰地顯示出來。
“養豬養雞也需要物聯網,”廣東溫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溫鵬程說:“像溫志開這一戶,我們不僅能夠看到雞舍最近1小時、最近12個小時的溫度變化情況,還可以知道這個農戶‘倍增計劃’的收益情況,用了半年,這一戶的經營利潤就實現了從4萬元到7萬元的增長。”
從溫氏信息中心LED大屏幕上不難看到,一頭耳標為B-054的豬,它的性別、體重、吃的飼料、每小時進食多少都有明確的顯示。這項技術也能很好地掌握豬生長的一些常數,發現有異常就可以及時進行處理。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互聯網和物聯網已經成為現代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量豬肉、牛肉、雞肉等禽畜產品已經實現了生產的全程監控并實現全球貿易和送達。
溫氏集團一位負責人表示:“我國水稻、玉米等種植普遍推廣使用了機械化,但雞豬養殖業自動化進展偏慢,許多地方的養殖管理仍停留在傳統的人工勞作階段,勞動效率低,勞動強度大,養殖效益也難以提高,與新形勢下規模化、集約化的要求不相適應。”
早在1991年,溫氏集團開始著手企業信息化建設,最初與華南農業大學合作開發局域網范圍內的專業戶管理等業務系統,2005年開始實施集中式信息系統即EAS系統,同時,建立了能夠實時反饋整個集團宏觀運營狀況的決策支持數據平臺。
通過EAS系統能實時處理采購、飼料管理、銷售、人員管理、財務管理等業務,確保每個管理環節的標準化與規范性,同時也較好地實現了生產經營數據的實時性。
“我們目前已經建立了雞舍溫濕度監控、奶牛發情監控等應用系統,并且實現了無線傳感網與EAS系統的數據連接,明顯提高了系統對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控能力,”溫鵬程表示,“只要農戶愿意,并且能達到每批1.5萬只雞的數量,溫氏集團就給他提供設備。”
溫氏集團專門成立了研究院研發禽畜養殖業的物聯網系統,并拿出2000萬元作為物聯網專項資金,補貼給農戶進行自動化建設,將使新增示范戶的比例由當前的3%提高到10%。
“倍增計劃”有魅力
或將吸引“農二代”回歸
竹鎮石頭沖村的農戶祝麗芳與溫氏集團通過“公司+農戶”的合作方式已經建設了兩個養雞場戶頭。
2010年10月,溫氏集團出臺了“養殖戶效率和效益倍增計劃”,計劃經過五年時間,將溫氏養殖戶的效率和效益提升一倍,即由當時的戶均每批飼養7500只雞提升到1.5萬只,戶均年飼養效益由當時的4萬元提升到8萬元。
“只有通過物聯網這種技術形式才能使農戶的產能、效益翻倍。這種形式也實現了農業的轉型升級,從依賴勞動強度轉為依賴機械化、智能化來操作,”溫鵬程表示,“對于合作養殖戶而言,物聯網能提高養戶的養殖規模,這種從傳統到自動化到智能化的過程使得農戶在人力不變的情況下擴大了生產規模,效益和收益都提高了一倍甚至更多。”
越來越多的農戶看到了溫氏集團“倍增計劃”的效益,溫志開是最先一批嘗到甜頭的合作農戶之一。他的物聯網雞舍是在去年4月份開始建的,總面積1800平方米的雞舍溫志開拿出20萬元資金,溫氏集團補貼20萬元。
“以前養雞,每只賺2~2.5元,現在能賺3.5~5元。在使用物聯網技術后,每個農民一年收入最少在15萬~20萬元,溫氏養雞的路是走對了。”溫志開算了這么一筆賬。
目前,從事傳統農產品生產的主力軍是40歲以上的農民,30歲以下的青年一代農民,絕大多數選擇進城和外出務工。在溫氏集團分布于全國20多個省(市、區)的5.1萬合作農戶當中,40歲以上的農戶所占比例達到72.4%(其中45歲以上占47.9%)。
“我們不僅要促進溫氏模式的轉型升級,還要增強農業的吸引力,讓新一代農民樂于將現代農業作為其職業選擇。”溫鵬程稱,新生代農民不愿意選擇農業作為其職業選擇,讓他感到擔憂。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