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色輪胎”呼之欲出
中國輪胎行業正朝著“綠色”的方向前進。
日前,中國橡膠工業協會(下稱“中橡協”)會長范仁德在“2012年中國橡膠年會”上表示,目前我國輪胎行業已就推動綠色輪胎產業化發展達成共識,協會將參考歐盟輪胎標簽法和REACH法規,并結合我國節能降耗要求,制定符合國情的綠色輪胎產業化法規。業內認為,這意味著我國綠色輪胎產業化戰略正式啟動,將為輪胎行業產業調整、技術升級指出明確的方向。
綠色輪胎產業化迫在眉睫
近年來,我國輪胎出口面臨著輪胎標簽法等技術壁壘和貿易摩擦等。很多國家對輪胎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醞釀或已經實施輪胎標簽法規。如日本從2010年就開始實施自愿輪胎標簽制度,美國早在6年前就通過了包含輪胎標簽規定的法規,而歐盟、韓國將從今年11月1日起,實施強行性輪胎標簽法規,屆時綠色輪胎的全球市場份額將增加15%以上。
相比之下,國內綠色輪胎的定義模糊、標準缺失、檢測手段不足已制約了我國輪胎產業升級和產品結構調整。
“給輪胎貼上類似冰箱能效標識的標簽,通過對燃油消耗、濕滑路面抓力等指標分級促進輪胎性能提高,進而實現節能環保。”范仁德說,我國在制定類似標準和規范方面僅僅起步,與美日歐等都有差距。
他呼吁借鑒歐盟企業、政府、協會三位一體化的模式,制定國家標準,對達標企業給予一定的補貼,分階段推進綠色輪胎產業化,并以此促進輪胎行業技術升級、抑制投資沖動、提升產業集中度、增強產品國際競爭力、提升中國產品的國際形象。
根據計劃,中國未來要達到50%的企業可以生產綠色輪胎,25%的企業綠色輪胎產量超過普通子午胎的目標。
“目前我國生產的輪胎40%以上出口,歐盟是我國汽車輪胎的第一大出口市場,雖然歐盟REACH(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及輪胎標簽法規是典型的非關稅貿易壁壘,但同時也是我國輪胎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機遇,倒逼我國要盡快調整輪胎行業的產業結構,實施低碳經濟戰略,推動綠色輪胎產業化發展。”范仁德說。
他透露,此前協會已組織有關企業到歐洲考察,并組織了輪胎標簽法培訓,下一步協會將制定一個和國際接軌、符合國情的綠色輪胎產業化法規。
另據中橡協副秘書長、技術經濟委員會主任趙文權介紹,工信部已就綠色輪胎問題與歐盟有關方面召開了圓桌會議,并原則同意對綠色輪胎軟課題立項。由中橡協牽頭的綠色輪胎產品自律標準制定工作也已著手啟動。該標準將主要參考歐盟標簽法、REACH等國際標準及法規,對輪胎滾動阻力、濕滑性能和噪聲等指標進行限定,同時根據中國實際情況,擬將能耗、污染物排放、翻新和退賠等指標一并列入。自律標準出臺后,將進一步申請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
多家輪胎企業負責人則表示,雖然綠色輪胎的產業化難度較大,在原材料和工藝等方面都需要革新,但要實現輪胎產品升級、提高國際市場份額,出臺綠色輪胎標準、完善相關檢測手段宜早不宜遲。
輪胎高性能化成必然趨勢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綠色輪胎的整體要求包括三方面:一是原材料綠色化,即原材料無毒無害、符合歐盟REACH標準;二是生產過程綠色化,實現低能耗、低噪音、低粉塵、低煙氣生產;三是產品綠色化,滿足節油、安全、高耐磨、可翻新等要求。
這其中,高性能的原材料對綠色輪胎意義重大。專家認為,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后實施輪胎標簽法以及我國節能減排目標提高后,輪胎高性能化將成必然趨勢。
業內人士指出,溶聚丁苯橡膠(SSBR)可作為高性能輪胎的胎面膠,全面提高輪胎性能。但出于成本和加工工藝的考慮,我國輪胎企業大多采用價格稍便宜一些的乳聚丁苯橡膠,高性能的SSBR使用量較低。而且,國產SSBR僅相當于國外的第一代或第二代產品,而國外現在已開發出第三代、第四代甚至第五代SSBR。前者在產品系列化和質量上與輪胎企業的要求也有一定差距。
“SSBR 需求較少和國內輪胎加工應用條件相對低、高檔汽車比例小等都有關系。為此,SSBR生產企業應加大技術投入力度,增加SSBR產品牌號,努力提高產品質量。”業內專家說。
據了解,我國近年已開展了許多丁苯橡膠科研開發與技術改革,如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與燕山石化研究院以正丁基鋰為引發劑合成了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該共聚物與普通溶聚丁苯橡膠相比,不僅具有良好的物理機械性能,而且還有低滾動阻力以及高抗濕滑性能。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