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行業:從小鬼當家到龍頭當家
近幾年國家對農機購置補貼的支持力度持續加大
農業部日前已明確,今年將加大對農機購置補貼力度,預計今年補貼達200億元,比去年增加25億元。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最近5年,我國農業機械工業的總產值在逐年增加,復合增長率已經達到21%,農業機械化的水平也在穩步升高。下一階段,市場人士認為,在補貼政策的支持下,農機行業將步入高速發展期。
農機購置補貼持續增加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最近幾年,國家對農機購置補貼的支持力度持續加大,2010年為155億元,2011年為175億元,而2012年則增至200億元。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擴大了內需,拉動規模以上農機工業產值年均增長超過20%,促進了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在確保糧食生產"八連增"、農民收入"八連快"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農業部有關負責人如是說。
數據顯示,在2010年,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了52.3%,標志著農業生產方式實現了由人畜力作業為主向機械化作業為主的歷史性跨越。而截至到目前,該指數已經連續6年保持2個百分點以上的增幅。對于2012年補貼政策的總體目標,農業部表示,要以轉變農機化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調整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提升農機化作業水平為主要任務,加快推進主要農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積極發展畜牧業、漁業、設施農業、林果業及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
在細則中,農業部指出,補貼機具種類涵蓋12大類46個小類180個品目,在此基礎上各地可再自行增加30個品目。
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
隨著農機購置補貼逐年增加,以及市場內在需求的雙重拉動,農機行業在最近幾年保持了持續而快速的發展。根據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農機工業全行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2898億元,工業銷售產值共完成2829億元,雙雙保持了30%以上的穩定增長,增幅比全國機械工業分別高8.68和9.5個百分點。同時,在納入統計的12個小行業中,多數行業全年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和工業銷售產值同比也都保持了三成以上的增幅。
研究認為,國內農機行業發展主要有四方面的驅動因素:一是宏觀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農民購買力提高及農產品價格上漲帶來的比較收益提高均會刺激農民的購機需求;二是勞動力減少及勞動力成本上升加快機械替代勞動力的步伐;三是土地流轉和農機購機補貼政策推動行業快速成長;四是機械工業的發展和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健全也刺激了農機部分需求。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農機工業“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到2015年,農機工業生產總值將由2010年的2800億元增加至4000億元。
在規模和業績雙雙增長的同時,農機行業的集中度也將逐步提高。目前,國內農機制造業發展并不平衡,國內農機行業中小甚至微型企業還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小鬼當家”。農機生產企業數量眾多,市場較為分散,絕大部分企業市場份額和品牌影響力較小。為此,2011年工信部已明確表示,鼓勵農機企業集團化發展,形成大型企業為龍頭、中小企業相配套的產業體系和產業集群,以及圍繞科研機制創新,支持重點企業技術進步,帶動整個行業發展,并提出到2015年形成5家年銷售收入在150億元以上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重點關注行業龍頭
“未來數年農機工業仍然是社會投資的熱點行業,大量資金不斷涌入,在推動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增加了農機企業間競爭的激烈程度,部分企業必須不斷進行技術改造升級,提升制造水平,形成各自的精益化特點,才能繼續保持競爭優勢。”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寧學貴指出。
鑒于行業專業化、集中化的發展態勢,有專家認為自主創新能力強、銷售渠道廣、規模效應明顯、產品結構豐富、并且所生產產品受到國家政策重點扶持的龍頭企業的發展速度預計將提速。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