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力調整將影響“十二五”煤電格局
繁忙的煤炭運輸線
日前,國家能源局正式下發了《煤炭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下稱“規劃”),根據規劃,到2015年煤炭產能41億噸,增量來自“十一五”結轉3.6億噸,“十二五”新開工5億噸,建成投產規模7.5億噸/年,產量39億噸。
《規劃》擬定了“十二五”期間的煤炭開發總體布局和產能目標,分別為控制東部、穩定中部、發展西部,達到41億噸/年的生產能力。
其中:大型煤礦26億噸/年,占總能力的63%,年產能30萬噸及以上中小型煤礦9億噸/年,占總能力的22%,年產能30萬噸以下小煤礦控制在6億噸/年以內,占總能力的15%。同時,煤炭產量控制在39億噸左右。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2011年全國煤炭產量35.2億噸,2010年和2011年新增的煤炭產量分別為2.7億噸和2.8億噸,目前山西在建產能6億噸,多數為礦井技改,2013和2014年將集中投產,陜西2012年將新投產1.02億噸,新開工0.90億噸,蒙西“十二五”新增至少2億噸,新疆規劃產能3億噸。
分析認為,在建產能超過10億噸,“十二五”產能目標可能會被超越。
如何分配和調度好各方運力將直接影響“十二五”期間的煤電格局。
有專家表示,產能超過規劃似難避免,但產量能否釋放取決于運力。
蘭新復線(疆煤外運通道)、張唐鐵路(蒙煤外運通道)、山西中南部鐵路(呂梁至日照港等三條重要的煤炭運輸大通道已分別于2009年和2010年開工,預計2014年前后投產,煤炭運輸瓶頸將獲緩解,產量超規劃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按照規劃,“十二五”期間的煤炭鐵路運輸以晉陜蒙(西)寧甘地區煤炭外運為主,由大秦線、朔黃線、石太線、侯月線、蒙冀線、隴海線、寧西線和山西中南部通道等組成橫向通道,由京滬線、京九線、京廣線、焦柳線以及規劃建設的蒙西、陜北至湖北、湖南和江西的煤運鐵路等組成縱向通道,構成西煤東調、北煤南運的鐵路運輸格局。
屆時到2015年,全國煤炭鐵路運輸需求達到26億噸。“考慮鐵路和港口在生產、消費等環節的不均衡性,需要鐵路運力28~30 億噸。”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表示,所以鐵路規劃煤炭運力30億噸,可基本滿足煤炭運輸需要。
“其中,晉陜蒙(西)寧甘地區調出量14.3 億噸,鐵路規劃煤炭外運能力約20 億噸;蘭新鐵路電氣化改造和蘭渝鐵路建成投運后,可基本滿足新疆煤炭外運需求。”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稱。
水運方面,規劃擬定以錦州、秦皇島、天津、唐山、黃驊、青島、日照、連云港等北方下水港,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南方接卸港,以及沿長江、京杭大運河的煤炭下水港,組成北煤南運水上運輸系統。
規劃由此預測稱,到2015年,北方港口海運一次下水量7.5 億噸,考慮鐵路和港口在生產、消費等環節的不均衡性,需下水能力8億噸,交通運輸規劃煤炭裝船能力8.3億噸,可適應煤炭下水需要。
總體的調度方面,規劃預測并設定為,到2015年,煤炭調出省區凈調出量16.6億噸,其中晉陜蒙寧甘地區15.8億噸,主要調往華東、京津冀、中南和東北地區,少量調往川渝地區;新疆0.3億噸,主要供應甘肅西部、青海和川渝地區;云貴地區0.5億噸,主要調往廣東、廣西和湖南等地。煤炭調入省區凈調入16.6億噸,其中華東、京津冀、中南和東北地區16.2億噸,主要由晉陜蒙寧甘、云貴地區供應;川渝青地區0.4億噸,主要由新疆供應0.3億噸,剩下部分由晉、陜、蒙、寧、甘進行補充。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