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不再“偏愛”新能源 行業發展將何去何從?
今年“兩會”期間,新能源產業迎來不利消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強統籌規劃,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后來在民意的作用下,修改后的政府工作報告改為“防止太陽能、風電設備制造能力的盲目擴張。”
“過去9年中,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會提到要扶持包括太陽能產業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唯獨今年突然提出了限制,這是我絕對沒有想到的事情。”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黃鳴稱。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電子控股公司總經理楊文良指出,我國已經成為光伏產業的生產制造大國,但不是光伏產業發展強國,產業整體技術薄弱,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國內市場亟待啟動。體現在我國光伏產業發展中的“三頭在外”現象:光伏設備依靠進口、關鍵工藝技術受制于國外、光伏產品市場在外。他建議:“要以中長期引導光伏產業發展,使我國的太陽能產業能夠在標準化、法制化、程序化上長期持續發展,并以普惠的政策支持光伏產業發展、以應用市場帶動光伏產業發展。”
但以黃鳴為代表的一些業內人士則認為,先前的表述會打擊企業對于風電行業的信心和預期。黃鳴認為,雖然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確存在一些產能暫時過剩和擴張過度的問題,但這也是受到歐美經濟形勢和對華政策帶來的影響。這只是國內需求尚處在啟動之際的暫時現象,并不能代表價格早已低于常規能源、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太陽能熱水、采暖、太陽能炊具等產業。
黃鳴認為,太陽能市場是一個數百萬億元的國內新能源開發市場,和一個世界經濟復蘇期上千萬億元的國際新能源市場。在化石燃料資源即將消耗殆盡、過度開采所帶來的生態危機不斷加劇的形勢下,必須及時抓住新能源,向低碳經濟轉型。
“相對于歐美主要國家,我國光伏市場發展總體上還顯得滯后。”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也認為,國內光伏裝機容量亟待進一步擴大。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總裝機容量尚不到全球的5%,2011年新增量也僅占全球的7%,占我國2011年9000萬千瓦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的2%,然而我國2011年煤炭凈進口已經達到1.68億噸,增長15.2%,煤炭消耗總量超過35億噸;未來15-20年,如果我國GDP再翻兩番,將消耗相當于今天近3倍的煤炭量,超過100億噸。
目前整個行業處于調整期、冬眠期,假若政府不能調整表述意見,很可能帶來的是銀行斷貸,融資更加困難,一批極具發展潛力的太陽能、風能企業可能就此破產倒閉。目前,德國的太陽能光伏企業已經百分之百地倒閉,美國的光伏企業也已經倒下了百分之六七十。
此前,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宣布將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雙反”調查。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會長、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美國“雙反”對中國太陽能發展影響很大。如果美國的“雙反”通過,雖然美國市場只占中國4%的出口額,但通過以后會征收100%的關稅,同時影響我們出口歐洲。
“受德國等國下調新能源補貼的政策影響,中國光伏企業的歐洲市場也在萎縮。”上述光伏生產商表示,規模小、實力弱的新能源企業或將逐步退出市場,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也將會出現新的流向,智能電網就是就是其中一種。
市場人士指出,對風電產業來說,智能電網的好處在于可借助特高壓交直流外送通道,實現風電和火電聯合外送,可促進風電在更大范圍內消納,并大幅降低外送成本,有利于擴大風電的消納范圍和規模,以推動風電產業快速發展。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