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業的兩條出路
國內光伏企業對行業現狀憂心忡忡
盡管美國商務部針對中國光伏業的反補貼初裁稅率并不高,但國內光伏企業依然憂心忡忡。
“我們將考慮未來在美國建廠,并且打算通過第三地來向客戶供貨。”
昨日,晶澳太陽能CEO方朋這樣表示。而這一做法恰恰是為應對美國“雙反”政策的影響。
同時,因為光伏組件價格的大幅下探,也致使很多光伏企業已難以盈利,有公司打算轉行,除了組件銷售,還要增加光伏電站項目的開發力度。
產能轉移海外
低于市場預期的反補貼初裁稅率,讓尚德電力的股價大幅上升14%, 英利綠色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晶科能源等也有5.63%到12%的漲幅。
此次反補貼初裁結果中還透露出另一個信息——如果電池片來自于第三地但加工組件的地點位于中國,那么美方將免征反補貼稅。
“這一信息預示著,很多國內光伏企業若要將組件出口到美國,則會選擇采購海外的電池來加工組件;而在中國設有工廠的電池企業,將面臨無法供貨的風險。”
方朋指出:公司部分電池產品已放在第三地來生產。另外,晶澳太陽能會繼續向美國采購商供貨,未來也會考慮在美建廠。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在晶澳太陽能之前,包括尚德電力、阿特斯等企業都已紛紛在美國和加拿大地區建廠。不過,工廠規模并不是特別大。如尚德電力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初期規模只有30兆瓦,但尚德電力去年全年的銷售量已達到2000兆瓦了。
江蘇嘉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鈕阿興、阿特斯全球銷售與市場營銷高級副總裁莊巖也都指出,他們有海外建廠的計劃。
有專家表示,除了單獨在海外設立工廠外,也會有光伏企業選擇與海外工廠合資、合作的方式,將產能轉移出去。
“這些做法會在短期內形成一股潮流。當然,風險也不是沒有,萬一美國人認為,你盡管在美國有工廠,但你的定價仍然低于美國當地廠商的話,也可能采取其他措施來限制企業的發展。”上述專家稱。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