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中國將繼續推動煤炭行業整合
《煤炭“十二五”規劃》預計將于今日出臺。
一位參與規劃制定的專家表示,規劃將為煤炭開發布局定下基調,是引導煤炭生產、消費和投資的綱領性文件。其中,規劃將2015年煤炭產量鎖定在39億噸。
除此之外,上述參與規劃制定的專家還表示,煤炭“十二五”規劃還將提出煤炭體制與制度上的變革。其中包括,推進煤炭市場化改革,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協調煤炭與煤層氣開發的礦權等。
煤炭價格市場化改革的核心是取消煤炭價格雙軌制。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冶集團董事長經天亮就提出建議,“政府應減少對煤炭價格的干預,放開電煤價格,實現市場煤與重點電煤的并軌。在取消電煤價格雙軌制之前,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科學確定聯動頻率和幅度。”
39億噸目標或被突破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原煤產量已達35.2億噸,同比增加2.8億噸,增量為歷史最高水平。煤炭凈進口1.68億噸,同比增長15%,基本實現煤炭供需平衡。
不過,即使在厲行節能減排以及推行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的背景下,近幾年國內煤炭消費量仍以每年2億噸左右的增量增長。據此匡算,2015年煤炭消費量很可能突破39億噸,甚至超過40億噸。
據機構測算,在國家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的要求下,以煤炭最低需求量為基準,2015年煤炭產量為39億噸;考慮到經濟增長可能超過8.5%,按照較高煤炭需求量測算,對應的煤炭產量為42億噸。
“十一五”期間,規劃的2010年煤炭產量在26億噸,而實際產量最終達到了32.4億噸,比規劃目標多出24.6%。預計“十三五”以后,全國煤炭需求量將在40億噸以上逐年增長。
在我國“富煤少油缺氣”的資源稟賦下,煤炭毫無疑問是主體能源。
此前,在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表示,“要正確認識煤炭的主體能源地位。隨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煤炭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將有所下降,但作為主體能源的地位在今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不會發生改變。”
煤礦數量減少到1萬處以下
在煤炭開發布局上,近期國家能源工作會議、煤炭工作會議釋放出的信息是,“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按照“控制東部、穩定中部、發展西部”的原則,形成煤炭資源開發的戰略梯度,繼續推進大基地、大集團、大煤礦建設。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