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光伏業貿易戰一觸即發
美光伏“雙反”初裁稅率低于4%
昨日,美國商務部公開了針對中國光伏產業的反補貼初裁決定,決定顯示,兩家強制應訴企業的稅率為尚德2.9%,天合光能4.73%,其它獲單獨稅率資格的企業稅率為3.61%。
“低于4%的反補貼稅率初裁結果,在我們的預計之內,但反傾銷初裁出爐之后,結果可能會很嚇人,肯定會超過10%。”3月21日,中國14家光伏應訴企業之一的中盛光電董事長王興華表示,5月16日的反傾銷初裁才是攻堅戰,但目前諸多跡象表明結果或對中國企業不利。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2010年,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光伏產品價值為12億美元;2011年,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光伏產品約為19.5億美元,若2012年仍維持此出口數據,僅反補貼一項,中國企業即需多支付至少4.45億人民幣。
作為同行中對美國出口量最大、也是拿到此次最低反補貼稅率的企業,尚德公共事務部總監陳曉東承認,“雙反”(反補貼、反傾銷)確定后將會影響尚德第二季度對美國的出貨量,“北美地區建廠成本太高”,價格仍然是光伏產品最主要的競爭力,所以目前不會考慮在北美地區建電池片廠。
根據既定日程,5月16日美國商務部將出臺反傾銷初裁結果,最終關稅需要等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完成調查才能確定,ITC調查將于2012年底結束,以裁定進口產品是否對美國本土產業造成損害。
圍繞反補貼的爭辯
獲得高額補貼的美國公司發起反補貼貿易戰,在美國內也受到指責
反補貼初裁給予中國企業的稅率,遠低于業界先前20-30%的預期。受此消息影響,美國中概股太陽能公司周二集體大漲,其中尚德上漲14.06%,天合光能上漲7.85%,阿特斯和晶科的漲幅也在5%以上,英利更大漲12.07%。
光伏“雙反”案,由德國Solar World位處美國的分公司聯合其他6家生產商于2011年10月19日提出,并于11月9日正式立案。
分析稱,目前國內一線大廠的組件生產成本在0.8美元/W之間,至美國的售價為0.9美元/W左右,兩者之間有超過10%的價差,低于4%的反補貼稅率確實對企業影響不大。
“單純論競爭力而言,歐美光伏企業難以抵得上中國制造,因為我們每天都在想辦法往下降成本,行業考慮到的成本下降已經到了用一分一分來計算的程度。”王興華說,中盛光電在國外亦有OEM廠商,“發現無論如何成本也降不到中國本土制造”,此與補貼無關,中國企業拿到的補貼比Solar World等要少得很多很多,“因為這一行基本都是民企”。
事實上,在反補貼初裁公布的前夜,美國平價太陽能聯盟(CASE)呼吁美國光伏制造聯盟(CASM)公開一份他們在近十年來所獲得政府(州、聯邦及國外)補貼的完整清單。
“這些獲得高額補貼的公司居然能夠發起全球性的貿易戰爭,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美國平價太陽能聯盟主席Jigar Shah對此評價,Solar World是太陽能行業發展史上享受補貼最多的企業之一,他們控告其對手獲得補貼的同時,也對美國成千上萬的工作崗位造成了威脅。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Solar World接收到的補貼已經超過了1億美元,其來源包括德國、卡塔爾、印度、美國能源部及俄勒岡州等各州。
反傾銷攻堅戰
反傾銷初裁將在5月出爐,稅率可能會超過10%
與大陸產能利用率的低迷形成對比,自“雙反”案提出以來,臺灣的開工率基本上都超過80%。有業內人士表示,自去年四季度以來,臺灣廠商從硅片廠、電池廠到組件廠都有不少急單涌現。
阿特斯陽光全球市場總監張含冰透露,除了簡單的稅率,還有很多地方可以解讀的。“如果電池片中國大陸生產,不管哪里將其變成組件,全部要征收反補貼稅;但是如果是用臺灣地區電池片或是其它的電池片在中國大陸生產的組件,就不會征收反補貼稅”,未來大陸企業會更多從臺灣廠商采購電池片。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