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風能小型綜合應用市場前景幾何?
在今年的“兩會”期間,有一份提案受到了許多中小型離網發電企業的關注,這份提案被譽為突破行業發展瓶頸的一根“救命稻草”。
2010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提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七大領域,新能源入列其中。
經過一年多的時間,產業發展迅速,但是在行業蓬勃發展的背后,卻出現實際應用規模極小的尷尬局面。對此,許多太陽能、風力發電企業呼吁政策扶持,求變行業困局。
離網發電市場廣泛
提案撰寫者全國人大代表、湖南長沙岳麓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建平開篇就點出了行業內部存在的頑疾,“在太陽能、風能電力應用方面,我國以發展大型風電、大型光伏電站為主。大型電站建設占地面積廣、用地需求大,多位于遠離用電負荷的西北、華北、東北等工業基礎薄弱、電網支撐體系較差的地區,所發電力無法就地消納;遠距離輸送又面臨并網技術、長途損耗等短時期內無法破解的難題。”
在不甚理想的產業布局面前,又一個現實壓力是:中國已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雖然這一目標需要各行業共同完成,但作為減排任務最直接的承擔者太陽能、風電行業被這一數字推到了風口浪尖。
極大的減排壓力和大型風電、光伏電站的自身缺憾,為離網發電企業留下了巨大的市場空白。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風能、太陽能小型化綜合應用是中小型風機分布式發電和光伏分布式發電的綜合應用,屬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范疇,是可再生能源分布式應用的形式之一。
“目前,發展較快且應用前景較廣的是風光互補離網儲能供電系統。這種系統通過風能、太陽能的綜合應用,很好地解決了單獨使用風力發電或太陽能發電受季節和天氣等因素制約的問題,使得風、光在晝夜變化和季節變化上形成了很強的互補性,提高了供電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吳建平表示,“這種技術解決了遠距離供電的損耗問題,被應用于大型電廠發電輻射范圍之外,優勢明顯。”
“為此,我們提出,大力推廣風能、太陽能小型化綜合應用,使其成為新能源發展新的增長極,充分發揮其在國民經濟領域和社會發展中的巨大推動作用。”吳建平在提案中給出上述結論。
各界期盼政策扶持
有業內人士提出,從政策層面推進風能、太陽能小型化綜合應用不僅能夠提升本行業的發展速度,還將間接惠及國民經濟三大產業,摧生出全新的市場領域,如在第一產業領域,風光互補供電系統能應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森林防火監控系統、提水灌溉、農副產品加工、農村居民冬季取暖等;在第二產業領域,風光互補供電系統能應用于交通、市政、城市建設、石油開采等;在第三產業領域,風光互補供電系統能應用于通信、氣象環保、部隊建設等領域,包括基站、氣象檢測站、環保監測站等。
“我們一直專注于開發風電互補離網供電系統技術,工程項目已經延伸至通信領域。公司已經在新疆吐魯番地區建設18個太陽能移動基站,大部分分布在蘭新高鐵附近的戈壁灘中,大型發電站很難輻射到這些地區。”一位企業負責人說。但讓他倍感遺憾的是,市場前景如此廣闊的行業,近些年政府層面卻沒有出臺相應的政策給予扶持。
現階段,在風能、太陽能利用方面,我國新能源政策導向尚以強調其產業的相關部件制造為主,對小型綜合化應用領域政策傾斜力度不大。
這一問題引起行業內部的關注,人大代表以及企業紛紛呼吁政府能夠明確風能、太陽能小型化綜合分布式供電系統的補貼方式,將風光互補供電系統中的關鍵部件太陽能板、風機、蓄電池、逆變器等納入補貼范疇。同時,改變現有的項目特許審批制,并發揮政府采購職能把符合要求的風能、太陽能小型化綜合應用供電系統列入《節能產品政府強制采購目錄》以促產業發展。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若風能、太陽能小型化綜合應用能實現在國民經濟三大產業中的廣泛應用,到2020年,該項應用有望帶來近2萬億的市場空間。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