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業的寒冬還要持續多久?
造船業的“冰火兩重天”
目前全球造船業正經歷冰火兩重天,有的企業風光無限,有的企業卻嗷嗷待哺。
昨日,中國熔盛重工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發布了2011年年報。熔盛重工去年營收159億元人民幣,同比(較上年)增25.6%,年度新增訂單位列中國第一、全球第三。其中,造船收入153.7億元,同比增29.8%;動力工程收入同比增201.6%。
盡管去年全球新增造船訂單同比下降54.6%,中國新訂單下降58.3%,但熔盛重工接單勢頭依舊強勁。
浙江造船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達西表示,對造船行業來說,大企業和小企業的兩極分化越來越厲害。比如浙江省的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的營收也有100多億元,但是很多小企業卻沒有訂單,有的只能關門。
“船舶小企業可以配合大企業,生產船舶零部件等配套設施,成為其生產過程中的一部分。”陳達西給小企業“過冬”支招。
“個別企業一季度不開工”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新承接船舶訂單3622萬載重噸,同比下降51.9%。統計范圍內約有三分之一的企業沒有接到訂單,重點監測的43家船舶企業中也有2家沒有接到訂單。
因造船完工量已連續12個月超過同期新接訂單量,企業手持船舶訂單量逐月下降。缺少訂單,將使部分企業陷入開工任務不足的困境,個別企業甚至2012年第一季度已無開工船舶。
浙江的總體情況相對過得去。“目前,對浙江造船企業,雖然手持訂單和新接訂單整體是在下降,但是造船產值和造船完工量卻在增長。并且,浙江一些造船大企業的手持訂單再堅持兩到三年是沒問題的。”陳達西透露。
陳達西認為,政府政策的引導也很重要。“我們正在呼吁政府把廠房、設備、土地證等放給中小企業作銀行貸款抵押,度過這個特殊時期。”
目前,除了一些資金比較雄厚的國有大企業,無論船東還是造船企業都很難再得到銀行貸款。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曾稱,去年多數航運企業虧損經營,造成船東已訂船舶支付困難,新船預付款比例大降,造船企業流動性資金大幅收緊,多數企業經營產生的凈現金流為負數。
“應拓展非造船領域”
熔盛重工總裁陳強認為,船舶市場呈現明顯的需求結構變化,除了液化天然氣船(LNG船)、大型海工裝備等市場活躍外,符合國際造船新標準、新規范要求的新船型更被船東看好。
陳強還透露,該公司未來將重點關注高附加值船型和低營運成本的綠色環保船型。據了解,熔盛重工2011年收獲的新訂單中,均為節能環保高附加值型船型。
陳強還表示,熔盛重工未來還將拓展動力工程業務, “正逐步擴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工程機械生產基地規模,設計產能為每年3萬臺液壓挖掘機,一期廠房去年6月28日正式投產。盡管工程機械行業的景氣有所回落,但依舊保持國內制造商取代國外制造商的趨勢。”
陳達西也建議,船企應尋找船舶工業的新領域,如目前提倡的海工、鉆井平臺及其配套設施等非造船領域。
這些并不是中小企業可以做的,但大企業已經開始行動。“據我所知,浙江造船有限公司目前手持海工訂單比較樂觀。”陳達西說。
中國船舶工業協會預測,2012年世界新船訂造量為7000萬~8000萬載重噸,造船完工量約1.5億載重噸,供需失衡將更嚴重甚至可能惡化。新船價格或續降,但萬箱級集裝箱船、LNG船等船型的價格有望保持相對穩定。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