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教育發展之困
不過,有學者算了一筆賬:如果按照學費計提20%~30%作為民辦教育從業者的回報,以江浙一帶民辦高校來看,以在校生人數15000人計算,則回報額每年至少在5000萬~8000萬之間。“這完全是獲取暴利,這樣的暴利,企業界少有。如果這樣的‘回報’也能算非營利,也要享受優惠政策,估計很難得到社會認同。”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研究院的徐緒卿說。
據相關人士透露,《意見》起草組曾就民辦學校的營利情況進行過專項調查,現在制定的合理回報標準是經過估算的,是比現在舉辦者的回報“略低一些”,但這樣的標準其實已經不低了。
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 鐘秉林:
促進民辦教育的發展,首先要解決的是分類管理問題。解決了分類問題,區別了“營利性”與“非營利性”,才能進一步明晰民辦學校的法人屬性,從而解決民辦高校的稅收政策、會計制度、財政扶持等一系列問題。另一方面,與民辦學校學生、教師權益以及教學、科研有關的歧視性政策,不論學校如何分類,都應盡快進行清理,使他們享受與公辦大學同等的權利。
全國政協委員 張杰庭:
民辦高校出來的學生沒有當兵指標,不可以當村官,不可以當社區工作者,沒有支農指標。公辦學校的老師在退休后給予補貼、保險等保障,民辦學校的教師則享受不到這些優惠政策。這本身就是一種歧視。按照目前的民辦教育政策,中國出不了一流的民辦大學。
全國人大代表 趙林中:
《民辦教育促進法》有關規定限制了自主處置權和辦學收益權,降低了辦學熱情,并導致一些民辦學校用非正當手段轉移或抽逃資金,影響了民辦學校的健康、持續發展。建議保護民辦學校舉辦者的法人財產權,即法人財產的自主處置權和辦學收益權。
規模龐大的民辦教育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1年初,我國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教育機構)11.90萬所,各類教育在校生達3392.96萬人。另外,還有其他民辦培訓機構18341所。 民辦學校的出資人、投資者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利益群體。2003年9月,中國第一部規范和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法律文件《民辦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2004年4月,《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施行。從那時候開始,中國的民辦教育正式進入了一個比較健全的法制化發展階段。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