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容醫院”生意火爆的原因
整容有風險,考慮須謹慎
整容業在中國發展了10年時間,在這10年當中,平均每年因美容整形毀容毀形的投訴近兩萬起,據此計算,10年間已有20萬張臉被毀掉。事故如此頻發,為何整容市場的生意還是那么好呢?
私人宅邸做“微雕”手術,你敢嗎?
在廣西南寧平湖路的一家美容美發店,店員唐小姐向消費者介紹了瘦臉、美白等各種所謂的“面部微雕”項目,并稱他們擁有最先進的“刺絡”技術,可以讓消費者在10分鐘之內擁有完美臉型。唐小姐表示如果者感興趣,可以立刻聯系專家就診。
原來,這家美容院并不直接參與微整形手術,而是與某家整形美容機構有合作關系,店里所有的美容整形項目都在那個機構進行。據了解,在南寧大多數打著整形廣告的美容院背后,都有一個專門實施整容手術的“靠山”。
在唐小姐的引薦下,消費者李小姐來到了一棟35層的居民樓。“為什么我親自帶你們來這里不讓你們自己來,因為你們自己來也找不到他們。”一進門,墻上掛著一塊招牌,上面寫著“化妝品公司”,幾個婦女帶著小孩在客廳里聊天。
一位自稱醫生的人給李小姐做了整形美容指導,“蛋白素用刺絡的方法,20分鐘就做完了。”在李小姐的要求下,醫生帶記者參觀了操作室。在一個不足10平方米的房間里,擺放著一張美容床和一些簡單的手術器材和藥品,一股濃烈的消毒藥水味兒撲鼻而來。“這間房是消毒好的,而且開了空調,所以它不像整形醫院那么冰冷。”
公司總經理貝某向李小姐推薦了美白、瘦臉、重瞼三個項目,收費28000元,并承諾免費“售后”。與正規的整形醫院相比,這家化妝品公司開出的價錢稍微低一些,加上“手術不動刀,風險不大”的保證,消費者很容易心動。
實際上,這樣的美容機構是否具備實施整形手術的資格?它們從中嘗到了哪些利益甜頭?消費者又面臨著怎樣的“美麗陷阱”?
“灰色地帶”凸現 整容行業亟須“整容”
“微創手術在國內屬于一個灰色地帶,你說微創手術能不能做,其實它沒必要有一個完全無菌的空間,微創就是針灸的小孔而已,那么微創也不存在必須要有國家頒發的證件才可以做吧?”貝某如此宣傳“無風險”的微整形,不少消費者便真的相信“微創=針灸”。
消費者對整形美容業認識的局限性,以及部分非正規醫療美容機構一味追求經濟利益、無視消費者健康的不負責行為,導致了整形美容行業糾紛的發生。由于沒有法律保障,消費者投訴無門,加上一些不愿意張揚的消費者寧愿自己買單,也不去舉報,致使公安機關難取證、難執法。
黎凍說,目前市場上良莠不齊的美容整形機構比比皆是,而有針對性的相應法規卻很少,監管相對薄弱。“生活美容院涉及到侵入人體的美容項目是不能做的,做了就是違法,但現在衛生部門又監督不了它,因為它沒有在衛生部門注冊。”
黎凍介紹,國家注冊的整容機構有四級:醫療美容診所、醫療美容門診部、專科美容醫院、國家三甲醫院美容科。只要選擇了正規的醫療機構,明確注射針劑的材質、注射部位等,這樣手術效果、安全才能就有所保障。
有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要求整形者中,超過80%的人對整容抱有極大的期待,甚至認為整容能“改變人生”。專家認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整形美容仍需回歸理性,盲目整容不但無益,甚至還會造成巨大身心傷害。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