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業艱難“絕無僅有” 集裝箱運輸業將率先復蘇
盡管現階段內運船公司仍有盈利,但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大多數公司的資金鏈早已吃緊,也做好了未雨綢繆的準備。薛寒冰表示,一部分嗅覺靈敏的船公司開始向貨物代理和租船公司轉型,船租期則從一年降至一季,“這個行情里,經營一家船租賃公司會比經營自有船公司靈活”。
另據多家航運公司透露,它們已在前期處理變賣了部分舊船。賣船求生,成為維持現階段現金流的最好辦法。與此同時,據悉,大多數船公司并不愿就此止損、徹底出局,為維持運力,他們還會回租船只,或者趁著船價大幅回落,再出手一筆小規模的新船訂單。一家中型船公司管理人員表示,將于近日賣出9艘干散貨船中的4艘,同時會新造兩艘新型貨船。
隨著新舊運力進出,行業洗牌已悄然展開。上述船公司表示,從經營成本、管理專業的角度看,貨主自行成立的小型船隊,特別是單船公司,會首先被洗牌出局。
集運或將先行企穩
集裝箱運輸是典型的低寡頭壟斷行業,市場集中度高,龍頭公司有著不同于干散貨運輸企業的話語權。
2011年是全球班輪企業(集運船公司)集體虧損的一年。為了讓今夏貨量高峰期的運費談判不至于僵持在500美元這個太低的位置,早在去年底,就有班輪公司開始醞釀漲價。繼馬士基調漲亞歐線運價后,先后有長榮、達飛、中遠等班輪公司更新了亞歐線運價: 3月1日起,上調運費200美元~750美元/標箱不等。集裝箱運營商西斯班(SEASPAN)首席執行官王友貴甚至預言:“集運行業或將擺脫低迷,步入上升周期。”
集裝箱運輸是典型低寡頭壟斷行業,市場集中度高,龍頭公司有著不同于干散貨運輸企業的話語權。上海金融航運研究院副院長童奇勝用“可怕”二字來形容班輪行業的集中度。他表示,“過去十年,班輪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據統計,馬士基、地中海船運、達飛輪船、中遠集運、總統游輪、臺灣長榮、中海集運等前20家班輪公司占全球總運力達到84.3%,并先后締結成四大聯盟。
某集運上市公司管理人員表示,這次班輪公司聯合挺價意愿堅決,同時也在通過封存運力、推遲取消訂單等方式控制供給過剩的現狀。她表示,“過去一周,公司新運費的執行情況良好”。去年至今,該公司與達飛輪船、東方海外、陽明海運等多家班輪公司達成了艙位互換和共用航線協議。
王友貴則表示,去年全球班輪業合計虧損50億美元,原因是“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MFC)介入運價調查,導致運價聯盟在去年曾一度瓦解,實際上,集運行業對運價的控制力依然很強”。
王友貴看好集裝箱運輸行業會先行復蘇的原因還在于:“過去20年間,很少有行業能像集裝箱貨量一樣,以年均10%的速度穩定增長”,同時高價燃油對班輪公司影響相對較小。上海航交所總裁張頁則表示,集中度高決定了今年集運市場走向的不確定因素最大,這里的“不確定因素”,他認為是人為因素。
結盟目的是控制運力投放節奏,使運價趨向穩定,這個轉變也需要船公司付出相當代價。相比之下,屬于完全競爭市場的干散貨運輸業,全面復蘇之路就顯得道阻且長。
調查顯示,90%以上的船公司負責人認為,下一個景氣周期的起點至少要到2014年以后。對此,嚴偉剛解釋稱,按照33年強制報廢標準,一批船齡在30歲左右的船只將在兩年后集中強制報廢,新運力交付也將放緩,只有到那個時候市場的供需情況才有可能平衡下來。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