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光伏電池產業的歐瑞康樣本
日前,歐瑞康集團已明確表示將把旗下的太陽能事業板塊整體轉讓給日本半導體生產設備供應商TEL,雙方未公布具體交易條件及價格。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歐瑞康是全球主要的薄膜光伏電池設備供應商之一。
業內人士認為,從成本和光電轉化率方面考慮,晶硅電池在經歷去年成本大幅降低后,其優勢逐漸顯現,而薄膜電池由于設備一次性投入巨大,其大規模化商業應用前景更顯黯淡。
設備三巨頭兩家已退出
歐瑞康集團CEO Michael Buscher表示,此次轉讓是集團為精簡和平衡產品組合所采取的戰略措施的重要部分,目的是集中發展集團其他產品系列,著力發展規模較大、表現較強的業務領域,從而獲取持續盈利增長。據了解,該項交易還有待相關機構的并購管制批準,預計將于幾個月后完成。
歐瑞康總部位于瑞士,是非晶硅薄膜太陽能設備領域的領軍企業。公司資料顯示,公司已經簽署870MW產能的銷售合同,在全球7個國家已有15位客戶投入生產運營。2010年,太陽能事業板塊的銷售額達到了2.54億瑞士法郎。
據悉,早在2010年年中,全球第一大薄膜光伏設備商美國應用材料公司(AMAT)由于持續虧損,正式宣布退出薄膜電池生產領域。
目前,在全球三家主要的薄膜電池設備商歐瑞康、美國應用材料公司、美國FirstSolar(設備自給的組件商)中,只有FirstSolar尚幸存,薄膜光伏電池商業化前景已顯獨木難支。
成本逼退薄膜光伏
歐瑞康的無奈也顯示出薄膜光伏市場開拓艱難,盈利能力差。過去幾年歐瑞康在薄膜光伏設備板塊投入大、但收益少,虧損壓力比較大。去年晶硅光伏經過價格大跌后,股東已經看清楚未來光伏行業的主流方向應是多晶硅,由此不得不剝離該項業務。
晶硅電池和薄膜電池技術之爭一直存在。目前多晶硅及單晶硅電池占整個市場的八成份額,而分為碲化鎘、CIGS銅銦硒電池、非晶硅薄膜電池三大技術方向的薄膜電池占兩成份額。
從雙方競爭優勢看,晶硅電池需要高能耗產出的多晶硅作為原料,在2008年價格曾高達400美元/公斤,同時對于光照條件要求也較高;而薄膜電池的原材料容易獲得,對于光照條件要求也不高,但是設備一次性投入卻是同規模晶硅電池生產的10倍。
不過,從去年開始,各自的優劣勢的天平已經發生傾斜。由于產能過剩,歐洲需求的不確定性因素等影響,多晶硅價格已經從2011年初的100美元/公斤之上,持續下跌,到去年四季度開始穩定至30美元/公斤。
在2011年6月,歐瑞康中國區總裁王軍層表示,多晶硅價格下跌,對于公司的銷售肯定不利。同時,他也不肯透露公司2011年的訂單情況。據前瞻產研究院監測顯示,去年歐瑞康在中國市場上一個訂單都沒拿到。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