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層氣產業的挑戰與機遇
中國煤層氣“十二五”規劃提出了一個比“十一五”規劃更高的發展目標:累積利用目標調高至“十一五”規劃的7倍,這顯示了決策層對煤層氣發展前景的信心。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這個目標大大超出此前業界的預期,也反映出中國能源管理層希望將煤層氣作為補充能源的決心。在未來的5年,中國能源需求將持續增長,作為一個貧油少氣的國家,煤層氣的開發利用不僅可以增加能源供應,還具有清潔能源的特點,其抽采利用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有利于減少煤礦事故,因此越來越受到重視;而美國成功的商業開發經驗也讓中國煤層氣產業看到了光明的前景。
此前,中國已經經歷了3次煤層氣的投資擴張,此次規劃目標的大幅提高,體現出國家對于煤層氣開發勢在必行的決心,提升了整個產業的信心。同時也意味著后續支持政策的陸續推出,因此有可能出現新一輪煤層氣產能擴張。
不過,業界普遍認為,新政策的暖風能不能催生出現商業開發的成功范例,而不僅僅是資源的跑馬圈地,這才是未來煤層氣產業能否形成一輪有效擴張的關鍵。
投資起伏
作為一個勘探風險大、投入高、回收期長的成長期行業,煤層氣的開發總是伴隨著政策的力度變化而起伏。中國煤層氣投資在過去已經經歷了三輪的增長,而未來5年有望出現第四輪。
第一輪投資是伴隨著中聯煤層氣公司的成立而出現的。1996年5月,由當時的煤炭部、地質礦產部和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中聯煤層氣有限公司,中聯煤由此成為除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之外中國第四家擁有油氣資源對外合作專營權的公司,同時是唯一一家專營煤層氣的公司。
此后幾年中,中聯煤展開了與外資合作勘探開發煤層氣之旅,先后與菲利普斯、德士古、阿克等7家國際知名能源公司簽署了13個合作開發中國煤層氣資源的產品分成合同。
到2002年,中聯煤累計投入煤層氣勘探資金7.3億元人民幣,其中外方投入5.8億元,中聯煤公司的自營項目投資了1.5億元。
這期間中國雖然已經開始引進國外先進的開采煤層氣技術,但政策和法規框架尚未開始建立,國家資金投入也非常有限,缺乏利益刺激,因此中聯煤與外資合作的項目,均未能進入商業開發階段,其自營勘探項目的多數鉆井也沒有實現商業開采。
這一輪投資以外國公司紛紛退出合作領域而告終。這些外資公司中有些發現投資區塊中的煤層氣含量并未達到預期設想,于是投資熱情變淡,最終退出合作。也有一些外國公司則期望中國政府頒布更加有利的政策,提供更為優惠的經濟條件而坐等。
第二輪行業契機出現在2003年,這一年瓦斯治理成為政府的重要工作,煤礦開采者將必須先抽煤層氣,在進行煤礦開采,這成為硬性規定。與此同時,“西氣東輸”“陜京二線”等國家級管網工程的相繼建成,其中西起新疆輪南,東到上海的“西氣東輸”管線途經6大煤層氣開發區塊,并且為中聯煤層氣公司預留出輸氣接口。這極大地吸引了投資者的關注,中聯公司再次獲得了大量外資投資。同時,許多民營企業也開始進入煤層氣開發領域。
然后,很快,這一輪投資熱在煤炭產業暴漲之后沉寂。一方面,煤層氣的開采與輸送成本難以迅速降低,另一方面,煤價的飛漲令煤炭開采利潤大增,相比而言,煤層氣的經濟利益幾乎可以不計,因此,不少煤礦企業直接將瓦斯排入大氣中。
第三次投資熱出現在2006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06〕47號,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出臺。中國煤層氣產業又一次得到外國公司的青睞,李嘉誠旗下公司中華煤氣、美國雪佛龍全球天然氣公司等均對獲得中國的煤層氣資源區塊大感興趣。在這5年中央預算內共投資150 億元支持煤層氣,帶動地方和企業投資1000億元以上。
不過,《若干意見》的出臺仍未能解決煤層氣商業化開采的經濟刺激問題,相比美國等煤層氣成功發展的國家,中國政府的扶持力度仍遠遠不夠。
產業瓶頸
當前普遍認為,中國煤層氣的產業瓶頸包括勘探投入不足、管道建設滯后、缺乏關鍵技術。而這些都有待扶持政策來推動解決。
煤層氣是一個勘探風險大、投入高、回收期長的行業,因此被稱為“巨頭的游戲”。目前國家用于煤層氣基礎勘探資金非常有限,規定的最低勘探投入標準也很低,因此社會資金參與煤層氣勘探積極性并不高。
同時,由于我國沒有現成的燃氣輸送管網,很多城市也沒有大規模普及燃氣管網,這從基礎設施上增加了煤層氣進入市場的難度和成本,因此地面抽采的煤層氣不能全部利用,限制了煤層氣的商業化開發,這也是為何很多外國公司在對中國一些市場進行調查后就放棄投資勘探計劃的原因。
而且中國現有煤層氣勘探開發技術不能適應復雜地質條件,鉆井、壓裂等技術裝備水平較低,低階煤和高應力區煤層氣開發、深部低透氣性煤層瓦斯抽采關鍵技術裝備水平也亟待提升。這些都需要專門政策加以引導和扶持。
作為一種能源,其定價多由政府執行,而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其成本高昂,因此,煤層氣面臨與天然氣一樣的商業開發的障礙,與天然氣不同的是,煤層氣的銷售價格政策在實際中也很難落實。
當然,此前被提及最多的是礦業權重疊的問題。煤層氣和煤炭是同一儲層的共生礦產資源。因此兩種資源礦業權該如何分配,產生了巨大的爭議。很多地區出現了同一個區塊的煤層氣與煤炭礦業權歸屬于不同的企業。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