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的家電回收產業鏈
她還透露,成色稍差的電視會被拆解,零件自己拿來重復利用。“只有對那些不會修電器的人,零件才會沒用,我們自己用得著,我們會修電視。”
流入小廠商
彩電、空調、洗衣機、冰箱……在利康虹橋的家電大廳內,一水兒各式各樣,各種成色的二手家電。一家空調回收店主表示,只要是空調,無論報廢他都收,一臺大約在200元上下。他表示,這種家電很多人要,“不光我們自己可以拆零件、賣塑料,而且有些廠商也要。”據了解,一些小型廠商要生產新的空調,有的零件能用得上。
有回收店主展示了一款號稱全新的17寸黑色液晶電視,電源線、生產說明書確實樣樣俱全,價格只有600元。
該店主表示,這是一些小廠商生產的電視,上面沒有品牌,但照樣有保修期,期限為一年。在店內,還有許多成色較新的液晶電視,他稱這些都是從賓館淘汰下來的,其中一款海信17寸的二手電視價格僅為400元。
同行算賬 老王賣瓜 自賣自夸
“非法的貨我們不要,禁收的不收,比如說井蓋、電纜。”一名正規回收企業的工作人員表示。他還表示,有安全隱患的也絕對不會流入市場,像微波爐、液化氣罐等。“如果單位明確要求報廢,不允許流入市場,我們就不會流入市場。”他明確地表態,“我們和作坊式的回收店不一樣”。
而按照回收店自己的說法,他們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位店主表示:“我們和馬路邊上那些小商販可不一樣。”他認為,那些商販對消費者缺乏責任心,收了就收了,換了就換了,出事的時候總找不到人。他表示,店內的所有貨全部是一個禮拜內包換,一個月內保修,且開的都是實體店,能找到責任人。
作為一家中標企業,華星環保相關工作人員則表示,自己與他們都不一樣。“首先我們是做環保處理,家電拆解后不會產生污染。”他表示這一點其他企業很難做到。“外邊的二手貨很難辨識,有時候在不環保的情況下,也可能流入市場。”
以舊換新結束后,家電回收渠道由一端走向了另一端:中標企業失去了政策扶植,失去主流地位;具備資質的正規回收企業又拒絕向消費者提供援手。所以,一些二手回收市場成了消費者處理家電的主要去處。這些私營店主憑借著“自產自銷”的能力,把一批又一批的二手家電加工、拆解,然后轉手向別處。別處是何處?是廠商、維修店、配件市場,抑或直接植入到了新的家電?這里面的故事外人很難知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