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自主品牌汽車迎來“小陽春”?
自主品牌汽車能獨享每年高達1000億元的公務車市場嗎?
日前,《2012年度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征求意見稿》(下稱《目錄》)出臺。據悉,《目錄》囊括了25家企業的412款車型,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全為自主品牌車型,外資和合資企業的車型沒有一款入選。
面對這樣的利好消息,正在嚴峻的市場形勢面前苦苦掙扎的自主品牌車企滿心歡喜,業界多年來的呼聲終于得到官方響應,自主品牌汽車有望獨享每年高達1000億元的市場蛋糕。然而,公車采購的示范效應能持續多久,又能作用幾何呢?
緩解政府采購冷遇之困
自主品牌在公車采購中遭受的冷遇由來已久。早在2009年初出臺的《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中即提出,從2009年開始,各級政府和公共機構配備更新公用車自主品牌汽車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
這一以政府規劃為杠桿的政策并沒有給自主品牌帶來福音。由于未能得到有效執行,自主品牌始終沒能擺脫被采購比例過低的現狀。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長期以來中國公務車采購中,有近九成都是合資品牌。截至2009年11月,全國公務車上牌量為615426輛,而自主品牌車企獲得政府采購的份額卻不到一成。2010年,自主品牌轎車的政府采購量也不足總量的30%;2011年1-6月,政府采購中自主品牌比例僅為20%。
去年3月,執行了12年之久的公務車配備標準進行大幅調整,設置了更為嚴格的“雙18”限制,即一般公務用車配備排氣量1.8升(含)以下、價格18萬元以內的轎車;機要通信用車配備排氣量1.6升(含)以下、價格12萬元以內的轎車;值得關注的是,“辦法”再次對于自主品牌和自主創新的新能源汽車給予“關照”,并對申報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的汽車企業提出要求:必須“具備持續的整車技術研發和產品改進能力,設有產品研發機構”,要求近兩年企業研究開發費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
分析認為,正是上述硬性規定,將不少合資企業擋在了《目錄》之外。因為目前中國合資車企生產的車輛,幾乎都是外資品牌的產品,研發投入和排量、價格等符合要求的并不多。這也為自主品牌擴大在政府采購的市場份額,改變目前國內政府采購以合資品牌產品為主的局面提供了保障。
本土車企期待示范效應
自去年以來,中國汽車市場的高速增長被宏觀經濟形勢所“剎停”,自主品牌更是顯得頗為低迷。中汽協對于2011年自主品牌汽車給出的評語是:增長下滑,份額下降,自主品牌形勢嚴峻。
而此次《目錄》中選用車型被自主品牌壟斷,讓眾多國內車企看到了叩開公車采購市場大門和恢復整體市場增長的曙光。
在奇瑞汽車新聞發言人金弋波看來,《目錄》如果正式實施將有望成為公務車市場的一個分水嶺,不僅讓自主品牌有望分享公務車市場的大蛋糕,更由于政府的帶動在普通消費者中產生很強的示范作用。畢竟不同于受季節性影響波動較大的私人購車市場,公車采購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示范意義。“政府支持自主品牌對做強中國汽車意義重大,在中國汽車尚未做強之前,政府采購向自主品牌傾斜,是解決自主品牌擺脫困境的出路之一。”
比亞迪一位相關負責人透露,去年底要求申報時比亞迪即積極參與,上報了多款車型,而最終入圍《目錄》的車型證明已經得到政府部門的認可,這對于提升品牌形象、擴大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有著極大幫助。
而長城汽車則表示,該公司在政府公務用車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如設立專項客戶部,有針對性地對政府采購用車提供服務,豐富和調整車型、排量;推出專項售后服務,每年集中一段時間對政府采購用車進行上門服務等。“過去在政府采購用車上,長城都是以SUV、皮卡車型為主,現在轎車的入圍對未來長城品牌轎車的銷售將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一位長城汽車相關負責人稱。
更多的本土車企也期待,新的公務用車采購規定和具體程序應有利于自主品牌汽車在進入政府采購目錄后能實際增加企業的訂單。據測算,按照公務車每年1000億元的采購計劃計算,如果政策能切實落實,則意味著進入《目錄》的25家自主品牌車企,平均每家能從政府采購中分得40億元的份額。加之公務車市場“旱澇保收”的特點,這無疑將給自主車企的經營帶來較為穩定的業績提升。
政府帶頭并非一勞永逸
然而,即便《目錄》的實施對自主品牌銷量和品牌有推動作用,但自主品牌車型的產品品質和環保要求仍有待于市場的考驗。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