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亟待解決成本高企難題
光伏發電的高成本一直是制約光伏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對此,工信部日前公布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指出,我國將力爭到2015年光伏發電成本下降到0.8元/千瓦時(度),使其具有一定經濟競爭力。
規劃指出,太陽能光伏市場應用將呈現寬領域、多樣化趨勢,適應各種需求的光伏產品將不斷問世,除了大型并網光伏電站外,與建筑相結合的光伏發電系統、小型光伏系統、離網光伏系統等也將快速興起。太陽能電池及光伏系統成本持續下降并逼近常規發電成本,仍將是光伏產業發展的主題,從硅料到組件以及配套部件等均將面臨快速降價的市場壓力,太陽能電池將不斷向高效率、低成本方向發展。
因此,在光伏發電成本目標方面,規劃指出,到2015年,光伏組件成本下降到7000元/千瓦,光伏系統成本下降到1.3萬元/千瓦,發電成本下降到0.8元/度,光伏發電具有一定經濟競爭力;到2020年,光伏組件成本下降到5000元/千瓦,光伏系統成本下降到1萬元/千瓦,發電成本下降到0.6元/度,在主要電力市場實現有效競爭。
實際上,光伏企業近兩年一直在想方設法降低發電成本,增強自身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早在2009年4月,英利、尚德、晶澳太陽能等13家知名中國光伏企業共同簽署了《推動光伏發電“一元工程”建設倡議書》,以求形成合力,爭取在2012年實現光伏發電成本降至1元/度的目標。
不過,即便如此,太陽能發電價格仍是燃煤發電的3-4倍,與風電相比也要高出50%左右。據北京市供電局數據顯示,北京地區大工業用電的尖峰價格(最高價)為0.995元/度,谷段價(最低價)卻僅為0.369元/度,平均電價是0.682元/度。因此,一位不具名業內人士認為,在2015年光伏發電成本下降到0.8元/度的形勢下,光伏發電才有可能與燃煤發電進行市場競爭,同時,發電成本的降低也有利于光伏行業的進一步整合,“現在光伏市場不景氣,大公司通過提高技術降低了生產成本,而小公司就會被市場淘汰掉,這已然成為行業趨勢”。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