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業的春天在哪里?
國內光伏產業的困境有目共睹,而擺脫這一困境的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動國內市場。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目前,這一思路已成為決策者和業界的共識。隨著一批扶持政策的出臺,不少人開始歡呼,“光伏的春天已經來臨”。冷靜地思考一下,其實形勢并沒有如此樂觀:春天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它的步伐也不輕松。
從政策層面上看,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國接連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扶持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但是,這些措施的細化落實需要一定的時間。同時,政策的系統性、協調性也有待加強。尤其是目前的政策還停留在補貼的層面上,一些光伏產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比如,光伏發電上網的瓶頸,光伏產業的標準體系建設,光伏行業的宏觀布局,光伏電站用地政策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
從行業層面上看,過去幾年,在光伏產業暴利的驅使下,許多企業盲目擴張,一味地擴大產能,并沒有掌握關鍵技術,產品沒有核心競爭力。由此導致我們在國際市場上主要依賴廉價勞動力和巨大資源環境代價來打拼。在開拓國內市場的過程中,絕對不能再重蹈覆轍。要改變這種局面,掌握關鍵技術,提高核心競爭力,絕對不是一夜之間可能完成的,這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和時間的積累。
從技術層面看,光伏發電的成本下降很快。但目前的價格仍在每千瓦時1元以上。發電成本過高,仍是光伏內需擴張的最大制約因素。成本的降低一方面依賴于規模的擴大,一方面依賴于技術的進步。這些也需要時間。
此外,還需要考慮到公眾的環保低碳意識的培養。光伏市場的開拓,同公眾的環保低碳意識密不可分。這不僅因為公眾會支付更高的價格來消費一些光伏產品,更重要的是因為巨額的光伏產業財政補貼背后,是民眾對低碳事業的支持。光伏發展需要財政補貼,財政補貼需要民眾支持。歐洲是民眾環保低碳意識最強烈的地區,因此其光伏市場也是全球最成熟的。喚醒、培養我國民眾的環保低碳意識,也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當然,無論從行業發展角度,還是從節能減排角度,我國光伏市場的拓展勢在必行。但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認為,光伏行業應當充分認識到其中的艱辛,做出正確的市場判斷和發展決策,積蓄力量,充分準備,等待真正的“春天”的到來。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