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乳制品行業如“一團亂麻”
三鹿已經“死”去多年,但三鹿的“死”顯然并未讓中國乳業走向繁榮之路。
尚未恢復元氣的中國乳業市場依然問題不斷,而對于一些列問題“默認”一詞很可怕的詮釋了“潛規則”的力量。
“后三鹿“時期后遺癥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2010年上海熊貓乳業公司引發的三聚氰胺超標事件余波未平,三聚氰胺再次肆虐市場:隨后,陜西渭南樂康乳業、陜西金橋乳粉、山東“綠賽爾”純牛奶等企業又相繼出現了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奶糖、面包、冰激凌等制品。
據當時官方信息顯示,這批毒奶粉為2008年三鹿事件之后的殘留奶源,涉案的多是二三線城市的中小企業。2010年2月9日,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高調亮相,宣布全力打擊毒奶粉。
這些當年宣稱被銷毀的毒奶粉為何又幽靈重現?它在怎樣的利益鏈條上流動、乃至卷土重來?
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表示,2008年三鹿事件后政府相關部門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對問題企業的處理和受害者賠償上面,但并未對那些召回的毒奶粉進行統一監管,而是交由企業自己處理。“第二輪(三聚氰胺奶制品)危機就是當時2008年三鹿事件的后遺癥。”
新國標之爭
2011年,乳業新國標再掀波瀾,關于新國標是否被“個別大企業綁架,是全球最差標準”的爭論引爆中國乳業新國標的又一口水大戰。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重新制訂乳品安全國家標準成為共識。2008年12月,衛生部牽頭,會同農業部、國家標準委、工信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藥監局以及中國疾控中心、輕工業聯合會、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中國奶業協會等單位,成立了協調小組,對乳品安全國家標準進行整合完善。
在奶業內部研討會上,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介紹,過去中國的牛奶質量標準在世界范圍就不算高,如今中國牛奶質量標準,其中的細菌總數跟2010年前相比,每毫升提高了150萬個,而蛋白質含量每百克降低了0.15克。
另外,據行業專家爆料,乳品新國標初稿由蒙牛等幾大乳企起草。此言一出,立即引來了廣泛關注。此外,王丁棉還指出中國現有的奶業標準全球最低,這主要是因為被個別大企業綁架。而內蒙古奶協秘書長那丁木德則認為,制定牛奶質量標準要從國情出發。
據悉,在此次乳品新標準制訂過程中,一些參與專家稱,“內部待議稿上顯示,巴氏奶標準初稿的起草單位是蒙牛乳業集團,生鮮乳標準由伊利集團起草,酸奶標準則由光明集團起草”。
而此案例中各別乳企對新國標的“綁架”猶如幕后黑手不斷牽扯。
監管亟待完善
分析認為,目前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是各種因素綜合所致,如標準不完善、監管缺失和滯后、多頭管理體系、懲罰力度不足、為牟取暴利食品廠商違法生產、食品行業從業人員安全衛生意識薄弱等等。
事實上,我國食品標準仍然存在各種問題。一、標準之間不統一、存在交叉、重復和矛盾等問題,影響了食品的生產及市場監管;二、部分領域存在標準空白,導致生產者和檢驗機構均無標準可依;三、食品從業者標準意識薄弱,監管力度低,執行情況較差。
有專家表示,食品安全標準容不得討價還價。標準的制定過程應公開透明,應該讓科研院所、專家、消費者廣泛參與,充分聽取其意見和建議,盡量將大企業排除在外。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