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網融合試點難推進 內容需整合利益待重分
位于石景山區的中國瑞達大廈是北京三網融合的指定試點場所,進駐了大量的相關產業企業和研究機構。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早在2010年8月,運營商在瑞達大廈里的技術網絡平臺便全部搭建完成,可由于主導部門并未對具體業務如何實施作出規定,“網絡俱備,只欠政策”的局面令人著急。
近日,國務院公布了三網融合第二階段試點地區(城市)城市名,天津、重慶、石家莊、西安在內的42個地區(城市)入圍。此前在2011年7月,第一批12個城市開展三網融合試點,此次進一步擴大了試點城市范圍。
從北京地鐵一號線玉泉路站出發一直往南,大約步行400米后見第一個十字路口右轉就進入了魯谷路,其貌不揚的中國瑞達大廈就矗立在這條街的腹地。作為北京三網融合的指定試點場所,這里進駐了大量的產業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
周西松,北京市石景山區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2010年10月,周西松通過媒體首次公布石景山區將建立三網融合信息產業園,各方人士興奮不已。遺憾的是,之后的兩年內,有關三網融合信息產業園的進展情況鮮被披露。
周近日坦言,如今確實是一個瓶頸期,“雖然瑞達已經形成了以東方信聯為龍頭企業的信息產業集聚區,但是社會效益仍舊不明顯。”
劍拔弩張 試點地區競相上馬
在第一批試點城市中,北京三網融合試點選定石景山區。周西松說,石景山區成為試點最重要原因是,區域面積相對較小,有利于工作開展。
事實確實如此,在北京六大城區中,石景山區最為“袖珍”。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石景山區全年常住人口61.6萬,面積86平方千米,而海淀區雖高科技園區分布比較集中,但是常住人口328.1萬,面積426平方千米,系統過于龐大而無緣試點。
相關人士介紹,當時三網融合工作由石景山區信息辦負責整體統籌,并選定瑞達大廈作為試點場所。其中,區政府出一部分補助資金,四大運營商(歌華、聯通、移動、電信)自行出資進場搭建網絡平臺,其他欠缺資金則由設備廠商墊資。
據了解,早在2010年8月,運營商在瑞達大廈里的技術網絡平臺便全部搭建完成,但在當時業務營運卻一度被推遲。周解釋稱,石景山區政府只是負責統籌、安排相關事宜的推進,而運營商也只是在區政府的安排下進行試驗網的搭建。可由于三網融合的主導部門工信部和國家廣電總局并未對具體業務如何實施作出規定,就造成了“網絡俱備,只欠政策”的局面。身為石景山區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的周西松對這個過程已經了然于心,“試點,都得慢慢試驗才能有成績出來。”
當然,從國家層面來看,三網融合從試點到推廣的布局已再清晰不過。
2010年1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會議上明確了三網融合的時間表。
按照國務院推進三網融合工作的階段要求,三網融合工作分為兩個階段進行。2010年至2012年為試點階段,以推進廣電和電信業務雙向階段性進入為重點,制定三網融合試點方案,選擇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試點,不斷擴大試點廣度和范圍;加快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升級改造,加快培育市場主體,組建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初步形成適度競爭的產業格局。2013年至2015年為推廣階段,要總結推廣試點經驗,全面推進三網融合。
同年7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第一批三網融合試點地區城市名單,包括北京、上海、青島、大連市等12座城市。之后,與三網融合相關的產業園和研究院紛紛在試點地區上馬。
同年10月,周西松通過媒體首次公布石景山區將建立三網融合信息產業園,并表示因首鋼拆遷騰出來的場地可能會發展以三網融合與3G產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
其他試點城市也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其中,上海成為國內電信與廣電合作最為緊密的城市,并且全國首創的IPTV“上海模式”也成為早期三網融合推進中最為典型的模式,即廣電負責內容集成、電信負責傳輸接入平臺,加上增值業務提供商、內容業務提供商共同構建起良性產業鏈,合作分成。
武漢也不甘示弱。當年武漢成立的三網融合工作協調小組明確提出了到2012年發展寬帶用戶300萬、數字電視用戶終端300萬、高清互動家庭含廣電和電信IPTV用戶100萬、手機電視用戶300萬的目標,并形成以實施“光城計劃”為特色的三網融合“武漢模式”。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