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物聯網重在行業融合 “十二五”末期物聯網產業規模將達五千億
隨著《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出臺,國內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勢必將再上一個新臺階。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2010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約為2000億元人民幣,預計到“十二五”末期這一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
此前國家物聯網標準工作組組長張暉曾表示:“規劃出臺,后續進行落實工作,今年發改委和工信部重點進行包括資金等方面的一些專項扶持工作。”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行業發展還需要一段時間,產品的技術難度大,政策對物聯網產業發展有指導和促進作用。隨著物聯網普及,各企業尋求良性商業模式,各產業高度集中參與市場化才能夠實現價值最大化。”
規模已達兩千億元
雖然,巨大的市場需求將為物聯網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物聯網的發展必然促使物聯網相關產業交融,各產業各司所職、各取所需,最終形成一個強大不機械化的產業鏈,蘊含難以想象的能量。
《規劃》指出,產業發展初具基礎。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我國2010年物聯網市場規模接近2000億元。
物聯網協會秘書長柏斯維表示:“物聯網在國家三個產業發展中的貢獻將越發顯現,物聯網對農業和工業化有帶動作用,迫使第三產業發揮拉動經濟發展作用。大家共同推進,形成規模,形成價值。”
目前,我國無線射頻識別RFID產業市場規模超過100億元,傳感器生產和應用市場規模超過900億元,僅微機電系統MEMS傳感器市場規模超過150億元;通信設備制造業建成全球最大、技術先進的公共通信網和互聯網。機器到機器M2M終端數量接近1000萬。
春蘭集團新聞處處長于順年表示:“物聯網促使家電產業升級,物聯網的技術應用原來叫網絡家電,現在后臺應用也更廣了、概念更大了。通過物聯網,家電與網絡搭建了平臺,比如可以在辦公室控制家里的空調,家電和IT等行業都實現了互通。”
不同行業都在推物聯網,智能家居、車聯網、食品安全、智慧城市,單看都是一個點,無論行業和企業,從不同層次不同緯度,對物聯網有不同的解讀,聯合在一起才能發揮其最大價值,這個角度來看,行業還要融合。
然在融合基礎之上,統一、規范的產業標準成為當務之急。
將成立三個物聯網項目組
通過一定階段的沉淀和總結,物聯網標準研制取得突破。標準一定程度上建立在大規模應用的基礎上,標準是技術的固化,沒有產業規模,脫離產品,標準并無意義。龐大的用戶群體奠定了標準的基礎。
工信部出具方案顯示:做好整體布局和頂層設計,加快構建層次分明的物聯網標準體系框架,明確我國物聯網發展的急需標準和重點標準。
中興通訊重慶研究所總工程師何軍認為:“標準的制定相關部門已經在進行之中,但是對于企業而言,還未感覺到標準化工作,中興大部分以客戶-運營商為標準。”
張暉表示:“物聯網統計一直是比較難的問題,涉及面廣,下一步成立三個項目組,將標準立項工作做好,針對智慧醫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行業應用,每一塊均有標準聯合工作組,新的項目組今年在規劃,要大家進行討論確定。”
全產業鏈有望打破壟斷
我國已在芯片、通信協議、智能計算等領域開展攻關,超高頻和微波RFID標簽、智能傳感器、嵌入式軟件的研發,二維碼解碼芯片研究均在推動加碼。但是,目前,高端的標準已經被國外企業所壟斷,比如,芯片的標準,操作系統的標準。盡快突破核心關鍵技術,提高高端綜合集成服務能力,形成完善的物聯網技術體系成為重任。
《規劃》指出,重點突破核心技術,拓展規模應用,構建產業體系,為我國物聯網的全面發展并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奠定堅實基礎。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目前美國已將物聯網上升為國家創新戰略的重點之一;歐盟制定了促進物聯網發展的14點行動計劃;日、韓也重點部署物聯網產業。發達國家掌握相當一部分傳感器節點核心芯片、嵌入式操作系統、智能計算等核心技術,同時以產業化謀求在未來物聯網的大規模發展及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中興通訊重慶研究所總工程師何軍表示:“物聯網領域寬泛,中興已經在核心技術方面有所突破,這幾年進展顯著。”
北汽福田車聯網專家周洪波稱者:“ 企業角度來講,物聯網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屬于商業行為,與國外的技術研發競爭是一種商業競爭,是量和市場份額的較量。”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