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快遞業將迎來大整合 大型民企或成主導
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監測數據顯示,去年,我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36.7億件,同比增長了57%;業務收入累計完成758億元,同比增長31.9%,發展速度讓人吃驚,但同時,快遞業企業其實也煩惱多多。
這所謂的“煩惱”來自于充分競爭下的行業發展。目前,我國快遞業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國營、民營、外資三方快遞業展開了激烈的角逐,成為國內市場競爭中最為殘酷的現實。
市場格局逐步改變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從快遞業的業務結構上來看,2011年上半年,同城、異地、國際及港、澳、臺地區快遞業務收入分別占全部快遞收入的8.9%、57.9%和26.5%,與2010年同期相比,同城快遞業務收入的比重上升了2%,異地快遞業務收入比重上漲了3.6%,國際及港、澳、臺地區業務收入的比重下降了5.5%。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快遞企業已經超過了一萬家,其中民營快遞企業數量最為龐大。目前,全國民營快遞企業法人已經超過了2000家,分支機構約有7000家,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及環渤海經濟圈內。民營快遞企業不僅控制了九成左右的同城業務,還占據了異地業務的半壁江山,與國有快遞企業的競爭日趨白熱化。
而事實上,我國民營快遞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初,最早的一家民營快遞公司是“快客達”,不過現在它已經不存在了。1993年順豐和申通誕生、1994年宅急送(宅急送前身:北京雙臣快遞)和天天快遞也開始投入運營,中國民營快遞正式起步。
據業內人士介紹,中國快遞業競爭格局主要是:國際業務主要由FedEx、UPS、TNT和DHL掌控,在國內業務方面,近幾年隨著快遞行業的政策不斷完善,國資背景的EMS統領市場局面已經被打破,民營快遞力量不斷增強,民營快遞成為國內快遞市場的中間力量,并且部分企業已經開始試水國際快遞業務(順豐)。
近來國內的民營快遞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派系:順德派——順豐,桐廬幫——“四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匯通、韻達),網商系——淘寶、京東和凡客等網商自建的物流體系,和以宅急送、天天快遞為代表的自由式發展的主要專注同城快遞的民營快遞企業。
從擁有國資背景的EMS來看,從1985年成立以來,不僅雄踞國內快遞業務榜首,還以絕對優勢主導著國內快遞企業的國際業務,并長期保持國際業務50%以上的市場份額。
行業整合成出路
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EMS幾乎是國內快遞業務的惟一經營者。但依然存在著“病垢”,有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在快遞行業,作為國營企業,郵政快遞應該加快政企分離步伐,并對市場進行合理的細分,進一步改善自己的服務。”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