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國內乘用車產銷大幅下滑 未來出口形勢將繼續惡化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監測顯示,龍年的第一個月國內乘用車市場并不如意,產銷量分別為107.10萬輛和117.18萬輛,分別同比下滑23.7%和16.5%。分析指出,1月份汽車產銷量的負增長主要是由于節假日因素影響。
此外,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不斷下滑,2011年有14家自主品牌車企年銷量負增長,比例過半。
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下滑
春寒料峭的1月集中了元旦、春節等重要節日,壓縮了汽車生產和消費的時間,1月乘用車產銷量均同比下滑。分析稱,由于2月份工作日同比增加31%,預計同比銷量將增長30%左右。但由于1月“雙節”消費透支了2月消費,且公商務用車的購買經費還未到位,在政策不松動的前提下,預計2月銷量不會超過1月份的銷量。
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在不斷下滑。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1年自主品牌廣義乘用車批發銷售量為481.02萬輛,同比下滑4.2%;而同期合資車企批發銷售966.27萬輛,同比增長10.6%。2011年自主品牌車企年銷量負增長的有14家,比例過半,而2010年僅有5家。轎車、SUV和MPV構成的自主品牌狹義乘用車市場占有率為30.7%,下降了1.5%。如果去掉出口銷量,市場占有率將不足30%;加上微型客車后,自主品牌廣義乘用車的市場占有率為33%,與汽車產業振興規劃中40%的目標越來越遠。
另據數據顯示,截至2月7日,已經發布業績預告及快報的13家汽車整車制造商中,有8家預計凈利潤將同比下滑,且下滑幅度均在40%以上。這些利潤下滑的公司大多數為自主品牌汽車制造商,包括一汽轎車、一汽夏利、比亞迪、長安汽車、ST金杯、ST寶龍和曙光股份等。
出口環境惡化
當前,我國汽車工業的出口環境也在不斷惡化。有專家呼吁,在政策制定中切實鼓勵購買和使用小排量汽車。
2月2日,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發布預警,表示美國可能對我汽車零部件產品發起更多反傾銷反補貼調查。1月31日,美國制造業聯盟和美參議員布朗等國會議員召開新聞發布會,指責中國對汽車產業的補貼損害了美國產業,呼吁美政府采取措施限制中國汽車零部件進口,對引擎、汽車電子設備、輪胎等相關產品發起更多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業內人士認為,全球經濟復蘇緩慢、發達國家失業率高等因素,導致經濟問題“政治化”,貿易保護主義盛行。此外,2011年12月,中國商務部決定對原產自美國的排量在2.5升以上的轎車和越野車征收雙反稅,這些因素導致美國對中國汽車工業的“報復”。
分析指出,由于中國汽車工業近幾年高速發展,國際上對中國汽車工業的貿易制裁,其戰略意圖就是阻止自主品牌汽車走向世界,在這種情況下,未來我國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的出口情況難言樂觀。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