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污染警示:亟需加快發展再生有色金屬產業
目前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技術工藝水平不高,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以手工操作為主,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很低。
尚福山認為,在未來幾年內,我國再生有色金屬原材料仍將大部分依賴進口,而國際市場上再生金屬原材料的競購也愈發激烈,印度、東南亞國家均為我國的競爭對手。這些國家的勞動力成本較我國低,進口的相關稅收等政策也較為寬松,優勢正不斷增加。由于我國勞動者素質較高,企業在現階段仍愿意在中國設廠。然而,隨著勞動者工資的逐步上漲,企業付出的成本也將增多。若不將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從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向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并重方向轉變,該產業的企業將流向我國周邊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國家。
近年來,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得到了較大提高,但一些制約行業發展的技術瓶頸還未能解決。今后要力爭在關鍵工藝技術、節能減排技術以及高端產品年研發、生產和應用技術等方面去突破,推動再生金屬產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加快關鍵技術由“引進”向“消化、吸收、再創新”轉變。積極采用先進實用技術,加快技術改造,淘汰落后、提高工藝裝備水平和產品質量,增加產品品種,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
三是通過強有力的政策法規標準體系完善,推動“國家立法”層面的礦山冶煉和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發展規范形成。
近幾年,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的相關政策陸續出臺,但相應配套政策體系尚未完善。李士龍認為,盡管已經存在著不少與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的由商務部、質監局、工信委頒布的法規,但這些法規還缺少系列性、整體性和連貫性,常常呈現出法規制定的“短板效應”,可互相配套的體系作為支撐。
專家普遍認為,迫切需要圍繞整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鏈條制定囊括回收、利用、進口、出口、園區建設、環保要求、投融資管理辦法在內的管理辦法,打破長期以來存在的管理方式“條塊分割”,政策扶持“杯水車薪”和“撒胡椒面”的現狀。這樣才能根據整個產業的發展需求,適時調整和制定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措施并落實到位,提高政策的可行性,推動行業規范有序發展。
四是通過完善行業協會為核心、質檢、出入境檢驗檢疫、環保、物價、工商等多個部門的力量整合,加快建設“再生有色金屬信息平臺”,實現“多龍注水”的綜合效應。
導致有色金屬產業普遍面臨環保、社會輿論質疑的核心原因在于,產業本身缺少足夠的監管力度,也缺乏信息公開透明的渠道。有專家呼吁,要實現整個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應盡快將產業的每一個環節,都置于公眾和相關部門的嚴密監控下,這就需要盡快整合包括質檢、出入境檢驗檢疫、環保、物價、工商、銀行、銀監等多個部門力量,以行業協會為基礎,加快建設再生有色金屬信息技術交流平臺,實現從“多龍管水”向“多龍注水”的深層轉變。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