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國出口增速將跌至谷底 年增預計15%
外貿一直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不過,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西方三大經濟體陷入債務危機的條件下,中國外貿的業績來之不易。自2011年8月以來,受國際經濟復蘇乏力、匯率波動、國內宏觀調控等因素影響,我國出口增長速度逐月回落。出口增速的下降一方面反映了國際市場需求的減弱,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國出口面臨著綜合成本上升的壓力。
2012年可能是入世以來外貿增長最慢的一年,不過,仍然能保持在15%以上。
世界經濟“二次衰退概率”小
從外部看,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增大。歐美日是我國主要的出口市場,其內部經濟的放緩、消費者信心的削弱必然波及我國外貿企業的出口。但2012年世界經濟“二次衰退概率”小。一是發達經濟體對中國商品的需求的基本盤不會有大轉變,二是新興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的強勁復蘇會促進與中國的貿易。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歐盟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其目前占中國出口市場的比重約在18%~21%。如果歐洲債務危機得到有效控制,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就會降低。事實上,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從目前來看是有限的,中國持有的歐元資產還不是很多。中國只有1/4的外匯儲備在貶值,另外3/4的儲備仍在升值。即使歐元貶值幅度很大,中國受的損失也不會很大。但歐元區一旦崩潰,導致資金紛紛回流美元,中國海外資產多元化設想會化為泡影,中國將會深受其害。
中國的一些優勢很難被超越
從國內看,2012年上半年內需增加可能有限,進口不旺,我國外貿平穩發展將面臨成本上升的巨大壓力。勞動力工資、原材料價格、人民幣升值、貸款利息、廠房租金等生產經營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外貿企業的競爭優勢;退稅不及時、出口信貸支持不足、涉外經濟合同履約率低等因素也會拉外貿的后腿。
中國服務貿易的增幅可能要遠遠快于貨物貿易。加工貿易優勢仍在。“三來一補”的相對優勢也在深化。中國的勞動力價格、地租價格、產業鏈和規模經濟優勢,很難在短期被替代和超越。
此外,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直接影響對外貿易。當前,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還存在不均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出口增長主要依賴資源、能源、土地、勞動力和環境等要素投入及耗費,科技、管理、創新等要素投入不足,外貿發展與資源能源供給和環境承載力的矛盾日益突出;企業研發、設計、營銷和服務等方面的競爭力還不強,自有知識產權和自有品牌出口產品所占比重不大;外貿發展對三次產業的貢獻還不夠均衡;中西部地區對外貿易規模和水平還相對落后;外貿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等等,不一而足。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