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產業的冬天很長 行業洗牌無法避免
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已經步入高成本低利潤時代,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監測顯示,去年我國紡織業產值、利潤、投資增速全面放緩,出口增速甚至接近零,折射出紡織企業面臨的原料價格波動、生產成本增加、國際需求疲軟等嚴峻問題。預計今年紡織行業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仍將十分復雜,紡織業將在市場倒逼中加快轉型升級。
去年,紡織業的各項增長指標全線飄紅,增速卻全面下滑。
在日前召開的第七屆中紡圓桌年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表示,2011年紡織業面臨的運行風險較上年明顯增多,行業效益增速下滑尤為突出,規模以下中小微型企業運營遇到較大困難。“趨緊的外部環境已形成市場倒逼機制,預計2012年紡織業將迎來新一輪行業洗牌。”
現狀——
產值、利潤增速放緩,出口數量增速接近零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監測,去年,紡織業生產增速持續放緩。去年1-11月,全國3.6萬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49526.4億元,同比增長27.5%,但與一季度末比較,產值增速下降4.1個百分點。
行業利潤雖實現增長,但增速也在下降。2011年1-10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155.6億元,同比增長29%,增速較一季度下降24.6個百分點。10月當月利潤增速僅有7.8%,較年初下降40個百分點。根據聯合會重點產業集群調查數據,1-10月集群地區規模以下小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1.4%,增速低于規模以上企業近40%;出口加工型小企業效益下滑更加突出。規模以下中小微型企業運營遇到較大困難。
紡織業投資增速也在趨緩。去年1-11月,紡織行業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6101.6億元,同比增長34.7%,增速較1-3月下降3.8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數為13129個,同比增長僅1.8%。投資及新開工項目增長減速,也反映出企業市場信心及投資意愿下降。
更值得指出的是,作為出口大戶,去年紡織業出口數量增速接近“零”。根據海關數據,2011年1-11月,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2318.4億美元,同比增長21.0%,增速較4月底降低6個百分點。剔除價格因素后,1-11月紡織品服裝出口數量同比僅增長0.5%,其中服裝出口數量僅增長0.1%,部分出口訂單向周邊低成本國家轉移,國際市場終端需求情況并不樂觀。
原因——
原料市場仍存風險,國際訂單流失
王天凱分析,行業增速持續放緩,主要是受原料價格大幅波動,生產及融資成本增加,外需不足等因素影響。
先看原材料。2011年國內棉花價格呈現大起大落的走勢,不僅造成棉紡企業產銷不暢、庫存潛虧和盈利下滑,而且負面效應沿產業鏈傳導,影響了上下游企業正常接單生產和市場信心,嚴重妨礙了紡織全行業的穩定運行。
“棉價的大幅波動,與產量增加、需求變化、信貸收縮及市場炒作等諸多因素有關,而我國缺乏有效抑制國內棉價波動和均衡各相關方利益的制度保證。”王天凱分析,2011年9月以來,在國家臨時收儲政策的托底作用下,國內棉花價格基本保持穩定,但國際棉價持續走低,內外棉價差不斷拉大。2012年3月收儲工作結束后國內棉花價格走勢尚難預測,棉花等原料市場仍存在較大風險。
再看生產成本。王天凱表示,2011年,紡織行業各項要素價格繼續上漲,其中用工成本增加最為突出,同比漲幅達到15%以上。在各種生產要素成本持續上升同時,銀行加息、人民幣升值等因素與之疊加,使企業面臨的成本上漲壓力不斷加大。
紡織行業以中小企業居多,企業融資難是老問題。2011年國內貨幣政策的緊縮,使紡織中小企業面臨貸款難、利率上浮及民間借貸風險等一系列問題,流動資金緊張。
最后看國際市場。受全球經濟復蘇緩慢、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等因素影響,2011年紡織品服裝國際市場需求低迷。而巴基斯坦、越南等發展中國家,依托更低的價格優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國的訂單流失。根據調研情況,目前東部部分集群地區約有15%的加工型小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