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投資升溫 電影、動漫、新媒體最受青睞
文化產業“錢”途無限
文化產業能否在“十二五”期內上升到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地位?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多人都想知道。不過,自中央在去年的“兩會”上為文化產業定調后,資本顯然非常看好文化產業的“錢”途。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去年召開的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到,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這意味著,如果要使2016年文化產業的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該比重則每年均需提高0.4個百分點,這將產生巨大的需求,為我國經濟增長開辟新的動力,同時,文化產業大發展也將釋放廣闊市場空間。
電影產業持續高速增長
電影行業在拉動文化產業增長中一直是領頭羊。傳統的大制作高成本的影片雖說依舊是票房主力,但小成本精制作巧營銷的影片也開始走俏電影市場。《失戀33天》9000萬的成本收獲了3億的票房,成功地詮釋了并非只有大制作才有大收益。
發展如火如荼的電影產業,近年來不論從影片數量還是票房都呈高增長態勢,電影營銷和海外市場也在逐步打開,將進一步拉動電影產業收入。
目前,票房收入仍是電影產業的核心驅動力。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2004年,國內電影票房收益只有16億元,到了2010年電影票房收入已經達到了102億元。過去7年,電影票房占電影產業綜合收入比重逐年提升,從2004年的43.6%增加到2010年的64.7%。
同時,中國電影海外總收入也大幅提高。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2010年中國電影海外總收入達到了70.4億元,同比增長24.7%,其中,合拍片占比從2006年的58.8%上升到2010年的99.9%,10年達成出口交易影片共47部,其中46部為合拍片。北美、亞太以及歐洲是中國電影主要輸出地區。
目前,雖然票房收入仍是電影產業的主要收益,但電影營銷快速成長,越來越成為電影產業的重要收入來源。2005年,電影營銷收入只有9000萬元,2010年,已經攀升至5.3億元,年均增長58%。
此外,政策紅利繼續助推電影產業發展。《電影產業促進法》歷經十年醞釀,首次從產業的角度對電影市場進行立法,取消了對社會資本投資電影攝制等業務的限制,采取財政、稅收、金融等扶持措施促進電影產業發展成為亮點。
業內專家紛紛表示,對單一產業進行立法,這在立法史上尚屬首次,足以表明國家對發展電影產業的高度重視和全力支持。
在國內票房連年高速增長的背景下,社會投資電影產業的熱情也有望進一步得以激發。減少行政審批與加強信息公開則從實際操作層面便利了各類市場主體的進入。
中國電影業正在成長為一個名利雙收的朝陽產業。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后,文化產業逆勢飄紅。當年,賀歲片《非誠勿擾》創造了3.5億元的票房奇跡,其投資方華誼集團穩賺1億多元;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單集售價達到百萬元,創下歷史新高;盛大等網游企業更是賺得盆滿缽滿……文化經濟的力量逐漸被廣泛重視。
不過,電影產業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諸多問題,目前的影院規模,每年只能容納150部電影進入院線。也就是說,有近3/4的電影無緣與觀眾見面。此外,中國電影產業目前過于依賴票房,產業鏈過于單一。分析指出指出,電影的產業價值應該伸向更遠、更深的地方。
電影學博士張江藝認為,電影市場不只是影院市場,更不只是拷貝市場,而是在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的現代傳輸技術開拓下的多元市場。
動漫產業備受寵愛
動漫行業似乎是文化產業中最受寵的。政府給予了多項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動漫產業。2010年全國共制作完成的國產電視動畫片共385部22萬分鐘,數量生產上已經取代日本,位居世界第一。
2011年初上映的《喜羊羊與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在首映日票房就達800萬元,首周末一舉突破3000萬元,不僅刷新了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紀錄,也遠遠超過了《功夫熊貓》的票房,并且《喜羊羊與灰太狼》牽手迪士尼在52個國家和地區播映。這部紅遍了全國的國產大型動漫系列開啟了國產動漫收視先河。隨之而來的衍生品風靡了各個領域:玩具、圖書、服裝、食品等各個領域幾乎都有那幾只小羊的可愛身影。
從市場需求上看,動漫產業及其衍生產品、相關的附屬產品,覆蓋面非常大。動漫產業在許多發達國家已經成為經濟支柱產業。目前,全球動漫產業保持著每年50%以上的增長速度。動畫產品的直接消費對象以青少年為主。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中國共有0-14歲人口2.8億左右,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21.5%。由此可見,中國動漫產品的消費市場極為龐大,客觀上為發展動漫產業提供了良好的市場基礎和發展前景。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