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書店10年死亡50% 前景悲觀
在過去10年間,國內共有約50%的民營書店倒閉,這是一個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
據了解,倒閉的民營書店包括了光合作用、風入松、季風書店等,這些知名的民營書店如多米諾牌一般倒下讓人對實體書店的前途心生憂慮。
不過,同樣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近幾年實體書店的銷量并未出現大幅下滑,相反卻一直在增長,年均增速在20%左右。
民營書店的艱難轉身
但這種占有絕對優勢的傳統增長速度并沒有在民營實體書店顯現。
去年7月,擁有17年歷史的北京著名獨立書店風入松貼出了停業通知;7月底,上海季風書店也傳來關閉的消息;10月,光合作用因資金鏈斷裂暫時關張。
“傳統實體書店,成本高、人流小。”福建都市之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蔡余海這樣表示。
有民營書店的負責人曾透露,近年來物業成本大幅上升,而圖書銷量下滑40%。
而除去高額的房租成本、人力資源成本、倉儲成本,民營書店難以獲得眾多優惠政策的支持。和其他行業一樣的稅收負擔不斷成為實體書店失去競爭力的壓力所在。國有書店享受稅收返還、免除房租和教材銷售的優勢,網絡書店倉儲量大、折扣誘人、進貨優惠的便利,加之愈演愈烈的數字出版蓬勃發展,多重壓力下,民營書店生存很艱難。
但民營書店還是要咬牙活下去。
2011年12月20日,光合作用書房董事長孫池第一次正式面對媒體,她宣布了光合作用重生的計劃。未來,光合作用的商業模式,除繼續保留實體書店外,還將增設品牌推廣媒介和進軍電子書市場。
與此同時,光合作用書房陸續與九家圖書供應商達成調解協議,同意分期還款。九家原告單位均接受了光合作用書房的調解協議,欠款將以打折或分期還款的方式償還。
傳統模式的探索
其實,無論是光合作用還是新華文軒,都在探索適應未來發展之路。不同的是,彼此的艱難程度不同,在國內剛剛開始的商超模式又會怎樣呢?
“商超模式,在臺灣發展很成熟。每個禮拜,超市大多數人都會去,去書店購書或者網購也都未必每周都去,因為是生活必需品,利其實并不高,但走的是量。但我們要有一個針對性很強的圖書專柜,作到品類的優化。”臺灣人類智庫出版集團董事長桂臺樺表示。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