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臺銘進軍光伏產業:這是一塊誘人的蛋糕
光伏產業“入冬”是不少業內人士的一致判斷。在國內產能過剩、資金鏈斷裂、以及來自美國的雙反調查等影響下,該行業已經從兩三年前的畸形井噴式增長跌到了底谷。
如果說,過度倚賴出口是國內光伏產業的瓶頸和軟肋,那么核心技術的缺失則是這個行業致命死穴。來年,遭受重創的光伏產業是否將時來運轉?盼頭在哪里?
井噴后難逃滅頂?
回想三年前國家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并推出4萬億元財政計劃以刺激國民經濟增長,那時,來自各行各業的大批企業,包括做電氣的、做飼料的、做家電的、做地產的、做眼鏡的、做五金的等等,從銀行獲得大筆貸款后,一窩蜂地加入光伏行業。
如今,這個行業已陷入囹圄之中。財政緊縮政策導致許多企業資金鏈斷裂,其影響也波及其他行業,比如以上提到的行業,甚至影響一個地區。為了應對當前光伏產業面臨的困境,產業巨頭們紛紛裁員、減產甚至停產。比如,國內四大光伏產業巨頭之一的尚德電力,在這個冬天就不得不拿出1000萬美元來支付人員遣散的費用。
中國光伏企業“一窩蜂”式的發展方式是導致寒冬來臨的重要原因。以浙江為例,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資料,當地光伏產業的衰落已給該省經濟發展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該省共有光伏企業205家,其中有110家成立于2010年9月以后,規模均在100兆瓦以下。越來越多的涌入者必然導致競爭加劇。截至目前,國內行業利潤率從139%下滑到20%。不少小企業出現倒閉或者停產,一些早前規劃的項目也被迫放緩。
相對于內憂而言,外患更讓人擔憂。一方面,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及美國商務部提出的“雙反”涉及到了中國75家光伏企業,尚德電力、英利綠色能源、晶科能源等較具規模的生產企業均在其中;另一方面,受歐債危機的影響,歐洲市場的需求逐步放緩,若美國出口又遭遇阻礙,對于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光伏企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如果這一情況在明年得不到扭轉,我國出口外貿形勢也將面臨挑戰。
對中國來說,95%以上的光伏產品都銷往到海外市場。今年以來,全球光伏產品價格下跌兇猛,先后遭遇歐債危機、美企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訴訟,使得近九成產品銷往海外的中國光伏企業處境更加艱難。
美國作為全球第四大光伏市場,如果對中國光伏企業啟動“雙反”調查,中國光伏行業將遭受嚴重打擊。同時,如果在美國市場的“雙反”成立,接下來這種勢頭很有可能傳導至占據大多數出口量的歐洲市場。如果歐洲市場也對中國光伏產品實行“雙反”,將帶來更大的打擊。
國家發改委能源管理所副所長、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副理事長李俊峰說:“征收反補貼反傾銷懲罰性關稅,哪怕一分錢對中國企業都將是滅頂之災。”
核心技術缺失是弱勢?
光伏產業作為新興朝陽產業,曾因其低成本和高利潤而讓中小企業、甚至行外企業倍感誘惑,以為這是座寶山。然而,在我國光伏業發展的初級階段,由于先進核心技術的缺失而不得已盲目采用低成本但高污染的技術進行生產,低成本生產出來的低端產品對產業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不利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和破壞更是極為嚴重,在國際市場上的弱勢十分明顯。另外,經歷過來自國際的需求危機后,一些小型企業將會被逐步地淘汰。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