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制藥企業大量搶注中藥專利 國內中藥市場承壓
數據顯示,今年1-9月,國內中藥藥材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超過40%,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醫藥行業研究員院陳衛分析,其原因并非中藥在海外的市場需求擴大,而是國外越來越多的制藥企業開始把中藥材作為基礎原料從中提取出藥用成分。
“因為中藥里有很多指向性明確的活性成分,利用中藥的臨床經驗開發新藥,其效率要比單純的化合物篩選高10倍。”陳衛稱。
正因為如此,國內中藥價格年年看漲,以膏方為例,據前瞻資訊數據中心監測,今年各大中醫門診開出的膏方,總體價格較以往增長20%。日前,第194期東方科技論壇聚焦中醫藥國際化中的知識產權問題,與會專家紛紛提醒,中藥材走出國門缺乏足夠的知識產權保護,正給產量吃緊、價格高企的國內中藥材市場雪上加霜。
低價收購國外制藥
據了解,目前一些外資機構在藥材產地開設藥材加工廠,以優惠的價格收購最好的道地中藥材并在當地粗提加工形成凈膏,然后送到國外作為制藥的原料,卻將環境污染留在中國。而這種藥廠并非醫藥生產企業,無需經過國家藥品食品行政監管部門的批準,只要在當地取得工商許可證即可生產。如此,外國醫藥集團以較低價格掠奪了我國最好的藥材資源,然后以高附加值的成品藥銷往世界各地,不斷擠壓我國中藥市場。
保護產權提高“身價”
由于我國在中醫藥等傳統知識保護方面的法律規定尚處于空白,所以在中醫藥國際化過程中,必須首先完善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
有專家在第194期東方科技論壇上表示,應盡快構建中醫藥國際合作中的知識產權合理分享機制,讓中藥材不再淪為西藥研發、生產鏈上的廉價原料,而成為一種優勢資源,并將這種資源優勢轉化為技術合作優勢。例如,抗甲型H1N1病毒的特效藥物“達菲”,其主要原料是產自廣西的八角茴香,而在“達菲”生產鏈上,這種不可或缺的中藥材只是廉價原料。若對產自廣西的八角茴香統一定價,并通過談判制訂該藥上市后的利益分配方案,將不斷提高中藥材出口過程中的身價。
同時,還有專家建議,建立一個中藥信息公開數據庫,一旦國外企業申請涉及中藥的專利,專利審查員就能在數據庫中查詢到相關信息,基于專利申請“新穎性”原則,能有效阻止國外企業擁有中藥專利。同時,有步驟地引導國內科研院所開展群體性中藥專利申請,通過系統性的專利布局,為中藥材設置一個“知識產權保護網”。目前,這兩套方案正在提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為政府部門的政策制訂提供參考。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