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哀鴻遍野 “微利時代”來臨
至于鋼鐵行業的利潤空間為何受到如此嚴重的擠壓,這個答案從一些鋼鐵公司的業績當中很容易找到。沙鋼股份業績報告顯示,前三季度業績下降5%-35%。沙鋼股份的業績下滑卻也印證了鋼鐵業所面臨的重重壓力。公司表示,業績變動主要由于市場原因,2011年原材料中礦粉的采購價格比2010年增長幅度較大,導致2011年盈利能力下降。
事實上,持續高企的原材料價格已經極大擠壓了鋼鐵業的利潤空間。從今年來看,上市鋼企的營業成本不斷增長,凈利潤則呈現整體下滑態勢。一季度上市鋼企營業成本同比增長25.19%,上半年維持22.46%的同比增幅。受此影響,一季度上市鋼企實現凈利潤78.75億元,同比下降15.21%;上半年共實現凈利潤159.24億元,同比下降了23.94%。僅從第二季度來看,鋼企的凈利潤就同比下降了30.91%。
處于高位的鐵礦石價格首當其沖成為推高鋼企生產成本的禍首。根據中鋼協數據,今年前8個月,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石4.48億噸,平均到岸價格為164.36美元/噸,同比上升44.8美元/噸,增幅達到37.5%。因進口鐵礦石價格上漲多支出外匯200億美元左右,增加鋼鐵行業成本約1300億元。從9月份的情況來看,進口鐵礦石價格雖有所調整,但仍基本維持在170美元的高位上。顯然,這對于國內鋼企而言將是沉重的成本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國對重要資源征收的費用越來越多,調整節奏不斷加快,這都縮小了未來鐵礦石價格下行的空間。近日有消息稱,巴西政府計劃將鐵礦石礦區土地使用費從目前凈銷售額的2%上調至總收入的4%;印度鋼鐵部門也將向財政部門申請將礦石出口稅由20%上調至30%。對此,聯合金屬網分析師張佳賓表示,國外未來通過稅收手段控制鐵礦石出口數量和出口成本,必將使礦石價格維持在高位。
分析指出,過去10年,中國鋼鐵業經歷了令世界羨慕的規模擴張。但是,過度追求規模經濟的粗放發展模式已經使行業遭遇資源、環境瓶頸,同時,產能過剩也不容忽視,加之經濟增長減速引發鋼鐵消費降溫,鋼鐵行業在10年華章之后跌入微利或負利時代。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